品质家园

售价触及“天花板”,滨江集团重仓回巢,经营承压

  5月7日,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244;简称:滨江集团)在杭州首轮集中供地中成为最大赢家,共竞得5宗土地。其中,滨江与融信联合体共斩获4宗地块,总价172.5亿元;同时,滨江集团还单独拿下1宗价值10.07亿元的地块。

  值得一提的是,这5宗地块的溢价率均触及上限且配自持比例,涉及的权益拿地总价为96.4亿元,平均拿地成本高达3.5万元/平方米。反观其他房企,诸如融信、融创整体拿地价则在2.6万元/平方米以下。

  据此《品质家园》关注到,若算上配建和自持成本后,滨江集团预估的实际地价则升至约5.37万元/平米,在6万元/平米销售限价的“天花板”下,盈利空间十分有限。

  5月14日,投资者们在滨江集团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就高溢价拿地问题表态,对企业利润空间提出了质疑。董事长戚金兴如是回复,企业具备强大的融资能力和低融资成本,此外,结合滨江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预计净利润能够达到1%-2%水平。

售价触及“天花板”,滨江集团重仓回巢,经营承压

(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集中供地中热门地块竞争加剧,高地价、高自持、限售价成交地块频现。近年来,滨江集团的拿地成本在逐年增长,权益占比持续走低,利润不断被蚕食。2021年1-3月,滨江集团毛利率已降至20.76%,在行业内排名居于中下游。本次杭州首轮集中供地中,滨江集团依旧展现了“舍利求地”策略。

  作为老牌浙系房企,滨江集团素有“杭州地产一哥”之称。作为从杭州发家的区域性房企,2007年以前,一直深耕于杭州。2015年是滨江集团的转折之年,就此开始向一二线城市进军。然而,作为区域性房企,其进军之路略显吃力。

  在滨江集团的冲刺千亿之路中,合作经营的开发模式可以说功不可没。滨江集团2019年实现的销售金额为1120.6亿元,权益金额为422.8亿元,权益占比仅为37.73%。2020年全年,销售额达1363.6亿元,权益销售仅700亿元,销售权益比例51.3%。

  高溢价拿地加合作开发,滨江集团的净利润逐渐被蚕食,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负。2020年净利润为35.48亿元,比2019年降低了10.7%。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1.57亿元,比2019年26.21亿元,负增长220.45%。

  从区域规模看,目前滨江集团重仓杭州特征明显。但杭州对企业收入贡献值却在不断降低,杭州地区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自2016至2020年间不断下降,分别为79.51%、94.63%、91.50%、59.34%和38.23%。土储规模的表现上,截至2020年末,滨江集团土地储备可售货值约2800亿元,其中杭州占比65%。新增土储城市布局上,杭州新增土储建面最高为322.57万方,占比高达74.63%,较去年同期提高20.92%

  滨江集团在2021年的销售目标为1500亿元。目标新增30幅以上土地,其中杭州拿地比例50%,浙江省内杭州外25%,浙江省外25%。然而,据企业2021年第一季度报数据显示,企业经营性活动净额依旧为负,为-31.57亿元。

  滨江集团的高溢价拿地产生的经营性压力持续加剧,对此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认为:"对于滨江集团而言,竞争优质地块可以继续给产品立标杆。公司前期拿地资金超百亿元,后续持续投入也需要70亿元左右开发;而且随着开发时间延长,总能拖出利润来,只是房企资金压力相对会比较大。"

  截至2020年末,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83.7%,负债总额升至1439.71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367.58亿元;有息负债规模明显,同比增长31.7%至419.6亿元。在2021年一季度,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负的窘境下,如何拖出1%-2%的利润,滨江集团恐怕要系紧腰带了。

  作者:赵小美

  编辑:小凯

  校对:欧阳楠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