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家园

银行年底遭遇罕见“资产荒”:大量贷款放不出去

  12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进入2021年末,部分银行分支机构遭遇罕见的“资产荒”现象。部分地区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不足,导致银行普惠贷款一度面临投放难题,国有大行部分基层网点普惠贷款投放面临不小压力。

  一般而言,每年年底一般是商业银行为翌年“开门红”储备项目的时期。但如今,部分机构受“资产荒”压力将“开门红”储备项目提前投放。

  对于年底的“资产荒”,另一项值得关注细节是,有的国有大行11月已将该行全年普惠贷款任务在原有基础上再增10%,并分解到分行落实。

  “资产荒”的现象不光出现在信贷方面,金融市场也受到影响。近日,十年国债利率逼近年内新低,城投债信用利差接近历史最低水平,甚至银行票据转贴利率一度接近0。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适度放宽经营贷标准、加大普惠贷款投放力度,商业银行完成今年普惠贷款任务难度不大。但是商业银行明年一季度“开门红”也将面临不小的压力。再跨周期调整下,如何寻找安全的信贷资产,将继续考验各大银行。

  年末罕见“资产荒”

  对于今年底突然出现的“资产荒”,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主要是部分商业银行的普惠贷款投放遇到了一些困难。

  “今年我们行全国新增普惠贷款任务要求超过千亿,年末两个月全行又加了10%的任务。”一位国有大行分行人士表示,普惠贷款任务完不成会影响员工年终绩效,所以现在是把明年开门红的储备任务都投放出去了。

  不过,各家银行普惠信贷投放情况不一。一位股份行人士表示,该行今年小微贷款投放早已破千亿,任务完成。今年主要是国有大行普惠贷款投放压力比较大,中小银行基数低尚且可以完成任务。

  即便是大行,从具体的营业网点看,各家分支机构感受不一。一位大行华南省分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该行今年分摊的普惠贷款任务已基本完成,“还差一点点,但到年底肯定能完成”。同样,多位国有大行一线信贷经理也向记者表示,其所在银行营业网点的普惠贷款任务已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即便有未完成的情况,信贷经理也向记者强调,到年底一定会如期完成。

  从各地区来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草根调研了解到,华南两座一线城市是四大行普惠贷款投放的重点地区,但今年底普遍面临不小的普惠贷款投放压力。此外据记者了解,某国有行广东省分行要求其在广州的营业网点,要按照分摊指标的130%来完成普惠贷款目标。

  “我个人感觉还行,广州可做的项目还是比较多的。”一国行广州某支行信贷经理向记者表示,广州地区普惠贷款余额尚有提升空间。另有欠发达地区的国有大行信贷经理向记者指出,宏观经济形势不如人意的情况下,很多个体户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偏弱,“面对不良贷款考核要求,我们也缺少可选择的项目。”但他同时向记者指出,银行为此推出了更多的新产品。

  一位大行华北分行业务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分行今年普惠指标完成得不错,有些分行可能会存在完不成指标的情况,主要受当地经济影响。从大环境看,当前内需比较一般,去年普惠指标完成好主要是出口需求大,企业用款较多,而今年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一般,企业有迫切用款需求的银行不敢做,不想用款的要么是企业自身有钱,要么是对明年经济形势没把握,不敢扩大产能。

  “资产荒”的情况甚至影响到了金融市场。十年国债利率会逼近年内新低,城投债信用利差接近历史最低水平,甚至银行票据转贴利率一度接近0。

  12月28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8%,刷新逾一年半新低。12月以来,票据利率明显走低,下旬加速下行,到12月23日的1至3个月期限的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均近乎为零。即便是6个月期,转贴现利率也仅0.08%。一位股份行票据人士表示,确实有部分银行在低价抢票据资产,以完成年末信贷投放任务,主要是信贷投放较弱或者任务未完成的银行。

  根据今年4月银保监会通知,今年要确保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五家大型银行要努力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增长30%以上。前10个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9.7个百分点。

  “资产荒”解决之道

  尽管“资产荒”是银行业内不时讨论的老话题,但今年的情况略有不同。商业银行一般会在年底储备信贷项目,待到第二年再行投放,但今年商业银行开始出现放宽信贷敞口、劝说对公客户多贷款的情况。

  以深圳等发达城市而言,小微贷款的形势多以“房抵经营贷”等方式出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今年11月以来,深圳等地四大行的房抵经营贷有所松动,经营贷开始执行按评估价7成、不高于指导价的测算贷款额度;而非之前严格按照指导价7成来测算。这也即使得贷款客户可获贷款的额度增大。

  业内人士表示,经营贷放松仍是受资产荒因素影响。房地产预期转降后,企业融资意愿明显下降。经营贷放松对楼市没有太大意义,因为现在对经营贷主体资质审核极为严格。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银行方面为了完成普惠贷款任务,以各种名目“创造”了极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同时还存在降低金融服务标准和门槛的现场,使本来被银行风控体系排除在外的客户满足放贷要求。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监管对银行普惠贷款的考核是多维度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和户数的增长都有相应要求,其中还包括对首贷户增长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监管要求,银行只好缺啥补啥”。

  另一值得注意的原因是,普惠贷款和传统信贷业务有潜在的“冲突”。“一家小微企业借助普惠贷款发展了,规模超过普惠的规模统计口径,那银行就少了一家普惠客户”,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看哪个考核比较重要。”

  有大行华北分行业务人士表示,当前确实存在某种程度上普惠业务资产荒,尤其是找真正好的普惠项目特别难。好的项目要么在立项之前就有PE/VC投资,资本市场已经满足需求,要么被地方融资平台接入,基本轮不到银行。银行的客户很多都是经营状况一般的普惠企业。从其所在分行操作情况来看,该地区偏好制造型企业,所以其普惠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企业和其上下游企业。“被投企业能活着就可以了,至于企业是不是有核心技术,随便说说就可以,有操作空间。”但他表示,数据上的调整和造假比较难,因为现在都是支行考核,普惠数据监管严格,操作空间极小。

  贷款向何处?

  “资产规模基数大,一直要增长,还要比普通贷款增速要快,哪有这么多普惠客户呢?”一位股份行人士感叹。

  一个答案是——专精特新。对一些银行业内人士而言,普惠客户的争夺目标已经转向“专精特新”。一位中小银行人士表示,“现在都在做专精特新,包括‘小巨人’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各级政府部门有专精特新企业名录。”

  今年11月,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目前,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涌现出一批“补短板”“填空白”企业,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根据工信部此前发布信息,力争到2025年,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概括起来就是“百十万千”。

  商业银行已将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投放重点。“今年12月的专精特新名单也大幅扩容,银行可以按照名单找企业。”一位大行分行人士表示。

  综合公开信息看,近几个月,多地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银企对接会或签署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方案。例如,一家大行广州市分行称拟在未来五年向广州市范围内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等给予专项综合融资金额1000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到今年10月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体获贷率超过七成,户均贷款余额为7526万元,小微企业融资继续保持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态势。从总量上来看,10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6万亿元,同比增长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