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评级沉浮背后 房企步入“自我验证期”
时间:2021-10-22 来源:凤凰网风财讯
今年以来,在中国房地产稳调控的大背景下,政策指导从审慎管理到平稳有序,国际机构对内地房企的评级沉浮交叠,各方面因素都在推动房地产行业修炼内功、行稳致远。
据了解,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国内部分房企下调评级的同时,也对正荣地产、宝龙地产、佳源国际等多家企业的主体评级,给予了上调。
尤其是龙头碧桂园,在不少房企被归入“投机级”的情况下,碧桂园维持着“投资级”的信用评级、展望正面。
并且碧桂园获取的评级不低。例如穆迪给予碧桂园的Baa3发行人评级,已是仅次于A级的高评级,具有强大品牌实力、流动性能穿越周期、运营记录弹性且稳健的企业,才能获得此类评级。
在债券市场大幅波动的2021年,碧桂园依然成功发行了期限为4.4年-10年的高级债券,成本仅2.7%-3.3%,也是市场认可的印证。
这类企业良好的处境,正强有力地说明,目前的正确方向,即是“行业以维稳为上,企业以夯实内功为主”。
内地房企必须“自我验证”
2021年,由于国际评级机构模型进行了调整,评级门槛提高;同时内地房企隐性债务压力上升,国际机构更加警惕,对房企的评级也相应加严…
种种因素之下,“评级下调者”需要证明自己还行、“评级维稳者”也不容懈怠地要体现自身的稳健,这样才能获取市场认可,保证未来在债券发行、金融借贷、抵押融资等资金面的竞争力。
客观而言,中国房企已经步入了“自我验证期”,任何目标都不能空口许诺,需要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来验证能力、信誉和目标。
这背后,企业关键依靠强劲可见盈利、执行纪录良好、资产负债表稳健等核心能力。
以碧桂园为例,如果对其财务和经营的基本能力,进行具体分析,会发现上述“说服力”到底来自何处。
盈利稳定且含金量高
由于国际评级机构的框架性评级标准,开始重点关注“现金能否自由用于偿付债务,而不是能否用于经营用途”,“三条红线”之后,又加强了对预售资金的监管,所以自由资金的体量、纯度更加重要。
截至2021年6月底,碧桂园可动用现金约1862.4亿元,现金短债比高达2.1,现金流保持充裕,短期偿债无压力。
重点是,碧桂园现金的回流效率、成色有保障。
例如今年上半年,碧桂园3030.9亿元的合同销售金额,促成了约2727.9亿元的现金回笼,权益回款率达到90%,是行业的绝对领先水平。
并且碧桂园的现金回款率,能连续6年都保持在90%或以上,这说明它的资金回流是稳定的,形成了肌肉性的能力。
另一方面,碧桂园的利润中,含金量越来越高。
由于碧桂园从多年前就已经把部分数据的披露范围,从全口径调整为权益口径,归母收益提升稳定。
这意味着,碧桂园获取自有现金的能力稳定,追求的是有利润的现金流。
这也是碧桂园对各类融资,能够按时、足额履约,即执行纪录良好的基础。
②风控与财务稳定的底气——
杠杆率利润率一降一升
获取市场认可的关键还在于一点——即债务压力大不大、是否可控。
碧桂园截至2021年6月30日,总借贷进一步降至3242.4亿元,其中一年以内有息负债占比下降至27%,净负债率仅为49.7%,已连续多年保持低于70%。
企业的杠杆率和可能风险,都处在完全可控范围。
标普在9月2日确认碧桂园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为“BB+”、维持“正面”展望时就指出——碧桂园严格的支出和债务增长,应能缓解利润率适度下降的行业问题,在未来12个月内维持杠杆率稳定。
一方面,碧桂园能在2021年保持3.5倍-3.6倍的相对稳定的杠杆率,这一杠杆率甚至比2020年和2019年时都低。
另一方面,2019年之后的收入可能会在2023年得到确认,相对低的获地成本能推动碧桂园毛利率复苏,公司的利润率可能从2023年开始反弹。
实际上,目前碧桂园的合同销售利润率已从2021年上半年的低谷回升至20%以上。
这意味着,碧桂园的财务稳定性持续提升。
穆迪报告也指出,碧桂园具有多元的地域布局、强劲的流动性、弹性且稳健的运营记录,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摩根士丹利认为,内房股将对政策放宽做出反应,鉴于估值处谷底与政策宽松的可能性,现价风险回报有利,上调房地产行业观点至具有吸引力,给予碧桂园等房企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