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的长期主义:稳字当头,科技助跑,兼顾社会效益
时间:2021-08-27 来源:品质家园
房地产的经营逻辑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重构,作为触发行业调整的第一个重磅政策,“三道红线”为杠杆划定了确定的边界,却为房企开启了充满变数的未来。如何顺应市场变化,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行稳致远,坚持长期主义”的发展战略是行业龙头碧桂园给出的答案。
“目前公司仍处在较为健康的黄档,但公司有信心在2023年中期之间,实现从黄档到绿档的调整。”8月24日,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2021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刚刚开始时,便主动回应了外界关注的“三道红线”问题。
(碧桂园2021年度中期业绩会)
按照监管部门的标准,截至今年年中碧桂园仍有一项指标“踩线”,但实际上财报数据表明其始终保持着财务状况的持续优化。发布会上,碧桂园集团首席财务官伍碧君补充道:“我们是通过资产运营去逐步降低负债率,而不是通过立刻缩表。”
通过资产运营的方式,不仅推动碧桂园向全线绿档的目标靠近,也使得公司在行业波动中,维持整体经营水平的企稳向好、多元化业务的快速成长,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核心数据优化,管理红利时代坚持“三个不动摇”
根据碧桂园公布的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权益销售金额达3030.9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营业收入2349.3亿元,同比增长27%;毛利、净利润和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分别取得462.8亿元、224.2亿元和152.2亿元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期内碧桂园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微降,但在业绩会上,碧桂园集团常务副总裁程光煜给出了一颗“定心丸”。
“我们合约销售的毛利水平,其实在去年下半年已经企稳回升,尤其是2021年新项目的质量大幅提升”,不过销售端反映到收入端“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因此其预计在明年下半年,收入端的利润水平“会达到企稳回升的状态”。程光煜透露,碧桂园在2020-2021年获取的项目,已销售未结转的毛利率介于20-25%。
业绩稳增的同时,碧桂园也在实现财务方面的稳健。充足的现金流是公司抵御风险的重要屏障,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更是如此。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2727.9亿元,权益回款率将近90%,已连续6年达到90%或以上。
此外,期内碧桂园呈现有息负债和融资成本“双降”的态势。时代财经获悉,截至今年6月30日,碧桂园总借贷余额降至3242.4亿元,而2019-2020年底该项数据分别为3696亿元和3265亿元;碧桂园的融资成本在保持行业低位的同时继续往下走,今年上半年达约5.39%,而2019-2020年分别为6.34%和5.56%。
(来源:企业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一年内到期的债务占比也在下降。期末的3242.4亿元有息负债中,一年内到期部分为875.4亿元,占比仅约27%;而此时,碧桂园的可动用现金余额高达1862.4亿元。
整体经营水平的提升,不断推动碧桂园向全线绿档的目标靠近。按照三道红线的标准,截至今年年中,碧桂园唯一踩线的指标为剔除预售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已由去年底的80%降至77%。其余两项指标虽早已达标,但也继续优化,期末碧桂园的净借贷比率49.7%,相比去年底下降了5.9个百分点;而现金短债比为2.1.也相较去年底的1.9倍有所提升。
“在2023年6月之前,我们能够成功转绿,这和之前的计划是一致的。”业绩会上,碧桂园的管理层多次向外界释放信心。
在业绩会上,伍碧君补充道,公司是通过资产运营而非缩表来逐步降低负债率;莫斌则更详细地阐释了碧桂园在管理红利时代,主要从“三个不动摇”来实现公司的“行稳致远”,即经营理念不动摇、投资标准不动摇、投资转化率不动摇。
其中,经营理念指的是在确保合法合规、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年化自有资金的回报和利润总额最大化;投资标准则是对年化回报、利润率、货地比、商办地产的利润占比,提出一系列的管控措施;而投资转化率指的是形成“投销供回支”的闭环管理,即由“投资牵头,销售牵引,供货、回款和支出形成闭环管理,我们在运营的过程中要超出投资定案所确定的各项指标,才是企业管理能力的体现”。
上述策略反映到土地储备上,则是货值质量的持续提升,为规模和利润提供有力支撑。截至6月底,碧桂园在中国内地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约1.69万亿元,潜在的权益可售资源约4900亿元,权益可售资源合计约2.2万亿元。其中,99%位于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区域;93%位于人口流入区域;74%位于五大都市圈。
(来源:企业公告)
而在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共获取219幅土地,权益总代价约884亿元,82%的土储聚焦五大都市圈,62%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其在集中供地城市所获取的14幅土地,总体溢价率仅7%;而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22座集中供地城市的平均土地溢价率达到了14.7%。
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多元化业务取得可观成果
地产是碧桂园的根基,但“行稳致远”的理念并不只是体现在地产主业上。实际上,过去几年碧桂园紧跟国家政策方向,重点布局高科技地产生态链,以科技驱动机器人和现代农业等多元化业务的发展。
时代财经了解到,碧桂园多元化业务的新业态主要包括机器人建筑、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新零售等。今年上半年,这些行业内未有案例可借鉴的业务,也同样可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企业公告)
从成立至今短短3年时间,碧桂园已搭建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在研建筑机器人46款。而截至2021年7月,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14个省份近70个项目;签约累计近500台,交付近300台,累计应用施工超百万平米。
此外,成立于2019年的千玺机器人集团,也从初创期进入了成长期。截至2021年7月,该集团累计提交1000余项专利申请,已完成60余种样机的研制,实现了涵盖中餐、火锅、煲仔、粉面、汉堡、麻辣烫等多种餐饮品类及餐饮机器人单机运营的“6+1”智慧餐饮布局。
目前,碧桂园已拥有近100家机器人餐厅,位于广州、深圳、珠海和佛山等大湾区城市;更有超过2400台的餐饮机器人进入了全国28个省市,应用于酒店、景区、学校、医院和交通枢纽等多元化场景。
(双臂煲仔饭机器人、炒锅机器人阵列)
在现代农业方面,碧桂园已形成现代种业、智能农机平台及装备制造、海外大农业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去年,碧桂园已在黑龙江完成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今年又在广东佛山开展一年多季作物的“无人化”生产验证;在武汉布局中国(武汉)种谷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生物育种、现代种业孵化、研发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种业平台。
而在市场端,碧桂园将结合碧优选门店,减少产品流动环节,形成健康食品“从田园到餐桌”的生产销售一体化业务模式。据了解,今年碧桂园将在广东、北京和上海多地进行业务探索,通过多种业态模式形成全渠道销售,进而布局其他重点城市。
(无人驾驶插秧机自动规划作业路径,完成插秧作业的全过程)
此外,碧桂园家居公司现代筑美也入局了数字化智能制造,并取得不错的进展。目前,已建成华南、华中、华东三大智能制造现代化生产基地,今年更是从工程市场走向零售市场,并在未来三年覆盖全国零售市场。
碧桂园方面预计,现代筑美预计进入家居行业前十,2022年销售额可达85亿元,2023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每年实现销售增长率高达10%。
莫斌透露,在所有多元化业务中,碧桂园创投先行实现了盈利,目前已投资超50家企业,其中8家已成功IPO,8家已完成下一轮募资。实际上,其余多元化业务很快也将为碧桂园带来业绩贡献,莫斌指出,期待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和千玺机器人早日为公司创造价值。
作为一家行业龙头、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在公司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兼顾社会效益,通过地产主业和多元化业务直接和间接为社会创造的就业岗位超200万个,2020年全年纳税总额高达653亿元。
除此之外,碧桂园还投身公益事业,帮扶低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1997年至今,碧桂园集团及其创始人杨国强已为社会累计捐赠超90亿元,涉及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抗击疫情、救援救灾等方面,主动参与全国16省57县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助力超49万人脱贫。(文/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