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新时代房地产发展逻辑与社会责任新内涵
时间:2022-09-29 来源:观点地产网
王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将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是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这将又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以此同时,房地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可以预见新规则、新模式、新市场将如雨后春笋,房地产企业该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从“两个大局”看国内外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两个大局”:一个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是我们观察和分析国内外形势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判断。
国际环境空前复杂,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减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较大冲击,国际贸易和投资遭遇新困难;俄乌冲突等地缘性矛盾带来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格局深刻调整。
国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风险增多。疫情反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影响居民就业、收入和消费。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们必须坚决打好的一场攻坚战!
二、新时代房地产发展逻辑和模式
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涉及面广,其持续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服务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是房地产业的底层逻辑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经济上的国家安全,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而社会稳定则集中体现在“六稳”和“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房地产业的稳定则体现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防范因房地产而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因此,能不能满足国家安全?能不能服务社会稳定?能不能服从国家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房地产业的底层逻辑。
(二)新时代房地产政策逻辑和趋势
1、“房住不炒”的基调始终未变、也不会改变
自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政策基调始终未变。“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非常明确,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
2、防范房地产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是底线
防范房地产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不仅需要降低房地产企业风险,更重要的是要降低房地产和金融体系的深度关联。2020年以来,约束房地产企业加杠杆,合理规范金融体系资金流向房地产业一直是金融监管的主要工作。“三道红线”从企业自身角度,直接限制其加杠杆的能力。而贷款集中度管理,不仅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规模,更重要的是减弱银行体系对房地产的依赖,防范房地产风险向金融体系传染。
3、稳发展和防风险动态平衡
2021年下半年以来,央行等再三强调“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权益”,这也是底线思维的体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边际改善不仅有利于平稳释放房地产市场风险,也是稳发展和防风险动态平衡的需要。
4、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1)“人、房、地、钱”为核心的调控新联动机制不断完善
“人”,对应的是住房需求。既要保护合理住房需求,缓解特定群体的住房困难,也要抑制不合理的投资和投机需求。
“房”,对应的是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支持刚需、改善型需求的住房供应。
“地”,则是稳地价。房价过快上涨与高地价密不可分,稳地价是稳房价的重要前提。
“钱”,进一步规范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房地产金融管理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避免风险持续累积,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关键举措。
房地产长效机制不是短期手段和权宜之策,而是着眼长远的根本遵循,有利于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
(2)房地产税是长效机制的重中之重
房地产税缓收,不是不收。通过征收房地产税,可以拓展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进而降低土地价格;通过累进税率和差别化税率,起到抑制投资性需求,防止房价过快增长。同时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房地产税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影响面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从长计议。短期看,将进一步强化“房住不炒”的调控预期,长期将带来“人、房、地、钱”四位一体联动新机制的深刻调整。
(3)房地产金融支持回归理性
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和执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另方面应稳妥有序推进房地产并购贷款业务,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并购困难的大型房企的优质项目,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化解房地产风险。
(三)顺势而为,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
过去30年,中国房地产业顺应了住房严重短缺的时代大势而蓬勃发展。未来30年,中国房地产业的机会在于顺应美好生活需求不断增加和中国经济、社会及产业不断升级转型之势。
1、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首要是正确理解房地产的概念
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都是围绕商品住宅展开。但从本质上讲,房地产是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居住提供空间场所和服务的行业。
构建新发展模式,政府和企业都应当全面深刻理解房地产业内涵,打破“住宅等同于房地产”,“房地产就是指住宅”的思想桎梏、制度桎梏。
2、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必须建立新发展业态的制度体系
房地产各业态有各自特点和规律,如果仅沿用,或复制传统住宅开发思维、政策、金融支持等模式去发展新业态,必然导致种种问题和困难的出现,无法有效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对空间场所和服务的需求。
建立适应不同业态的土地供应、金融支持与经营监管、销售或租赁、运营服务、质量保障等体系,是房地产从业态维度创新发展模式的关键。
3、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必须服务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和国民经济生产、经营、发展的需求
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居住需求、改善型需求为导向,构建起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服务和运营创新;以“双碳”为指引,推动绿色发展;以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为工业、农业、第三产业提供新的优质空间和场景……唯此才能构建和推动房地产新模式发展!
4、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需要实现行业升级
建立和完善“绿色、责任、信用、科技”四位一体的发展体系,为房地产产品力、运营力、服务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从产品和企业行为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升级。
5、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需要继续关注县域和县城
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近年来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县城人口依然刚过县域人口的20%,拥有巨大的空间。
县域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不再是以往单一的商品住宅开发,而是发挥县域的比较优势,聚焦产业、产品、服务,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三、新时代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新内涵
(一)新时代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新要求
1、坚定政治站位。坚持党的领导,将党建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引领企业保持正确的方向。
2、与时俱进,顺应国家发展大势、行业发展趋势和地方发展优势。
3、保障企业安全,更好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自身的安全是企业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只有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才能保障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并保障员工的权益,才能按质、如期的保交楼、保稳定、保民生。
(二)新时代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新内涵
新时代新要求,为企业社会责任注入了新的内涵。扮演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者、慈善公益事业的参与者、乡村振兴的推动者、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营造者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践行者”五大角色,这既是新时代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新时代、新征程的号角即将吹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将有新要求、人民群众将有新期待,我们的行动将有新纲领、新方针。我始终坚信,正确理解和落实新时代赋予房地产业的使命和任务,坚定政治站位,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社会责任新内涵,克服短期困难,不断提升产品力、运营力和服务力,中国房地产10万亿+的市场依然充满无限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