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个字”概括2021年房地产?
时间:2021-12-29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如果我们回避这些问题,不正视政策谬误、不深刻反思造成谬误的根源,甚至对刚刚发生的政策谬误遮遮掩掩,那如何能在新的一年改弦更张呢?
时进年底,已有媒体在发起“用一个字概括全年”。这是受台湾媒体影响,本身就是在做一件以偏概全的事。但是如果非要用一个字来概括2021年房地产政策与形势,我认为最贴切的就是“谬”,谬误的“谬”。
2021年年初中央提出的本来是“稳”,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实际执行下来却是“不稳”,且出现了很大动荡,让资金断供、楼市清冷、预期不良演化为拖累全局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近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其中有不少是房地产调控政策谬误惹的祸。我从年初就批评房地产调控,指出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住房双轨制”。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求:“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再次从住房双轨制角度部署任务,中央总的要求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一位副主任最近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要防止出现政策合成谬误,避免局部合理政策叠加后造成负面效应”。他指出的“政策合成谬误”,就是“局部合理政策叠加后造成负面效应”,在楼市调控上就是出了这种事。医生给病人开的药本来可能是对症的,不料护士们不交班,这个护士进来打一针、那个护士进来再打一针,七八个护士分别进来各打一针,“局部合理政策叠加后造成负面效应”,把病人给治了个半死。中央要求“坚持房住不炒原则”是对症的,没想到多个部门纷纷都来给楼市打针:先是土地部门减少土地供应、规划管理部门让建小户型、金融监管部门限制开发贷款、基金信托乘机抬高资金成本;好不容易盖好房子,建设行政部门要求“限购”、金融监管机构发令“限制购房贷款”,地方政府又下令“限涨价”,价格高了不给买房人备案;最近又忙着“限跌价”,不让房价下跌;随后就是税收环节,七八道税一起征收,让企业苦不堪言。这么折腾让企业卖不出去房,企业负债率当然就高,金融监管机构这时又划出“三道红线”,对越线企业硬性抽贷,结果造成“政策合成谬误”,把政府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变成“闲不住的手”。如今面对政策谬误造成的问题还得赶快往回调,要劳驾您把给楼市错打的药都给抽回去,这叫“解铃还需系铃人”。
这位中财办副主任还指出:“要防止分解谬误,避免把整体任务简单一分了之,更不能层层加码,导致基层难以承受”。看看各部门对待保障房建设任务的态度,就是层层往下布置分解,谁都不动真的,用老百姓的话就是“瘸子打围坐着喊”,最后还真的把政府保障房职责都给分解到开发商头上,进行所谓的“限地价、竞配建”;还居然能把这个模式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国各地推广,这不是明显的政策谬误吗?
与房地产政策谬误类似的,是今年各地在“减碳”问题上出现的政策分解谬误。各地各部门只顾把减碳任务层层分解、机械执行,甚至层层加码。以至于到了三季度多地出现关机减电,把我国这个世界第一发电大国折腾得到处拉闸限电。中央国务院紧急出面纠偏才制止了“压电”潮,保住了入冬以后的供电供热。这又是一场人为灾害,是一群糊涂人合力造成的政策谬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为此指出:“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真是谁都不能让中央省心。
所以概括2021年的房地产政策与形势,用“不稳”或“动荡”比较适合,但都不是“一个字”。若非要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只有“谬”字最为贴切,分别出现了“政策合成谬误”与“政策分解谬误”。如果我们回避这些问题,不正视政策谬误、不深刻反思造成谬误的根源,甚至对刚刚发生的政策谬误遮遮掩掩,那如何能在新的一年改弦更张呢?是否会在新的一年中重演2021年的政策谬误呢?
恰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一个字“稳”,会议公报指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我希望主管部门对政策谬误能有所警醒,在2022年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总体政策要求。希望到年底,让我们真的能拿一个“稳”字概括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