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景山街区启动一体化更新,传统居住、现代四合院共生
时间:2021-12-08 来源:新京报
随着申请式退租顺利开展,东城区皇城景山街区更新已经全面启动。为了推进城市更新项目的落地,首开城市复兴研究院日前举办了“街区一体化更新”课题研讨会,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与利用的新模式。街区更新“一体化”是指政务保障、民生改善、名城保护的一体化规划,以及退租、改造、运营的一体化运作等。
在皇城景山街区更新中,“保护是核心、更新是手段、复兴是目的”,最终打造成老城内、中轴旁的皇城文化、红色文化共生的文化精华区。在业内专家看来,皇城景山街区更新是北京老城改造的“排头兵”,其城市更新经验被寄希望于形成可复制、可传承、可落地的老城区更新模式。
皇城景山街区更新被业内视为北京老城改造的“排头兵”。
政府引领、企业参与,皇城景山街区更新全面启动
皇城景山街区紧邻中轴线,毗邻故宫、景山,属于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了重塑街区环境、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今年皇城景山街区一期、二期项目先后启动了申请式退租。截至目前,申请式退租工作进展超出预期。
退租完成后,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和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老城风貌保护的要求,该项目即将开始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等城市更新行动。
从当前街区现状来看,皇城景山街区建筑风貌破旧、文化生态逐步衰落;同时,其住房产权结构复杂、混合产权院落较多、管理分散化,市政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也较弱,仍有大量架空线未入地和整理。居住条件差异大,居民改善居住条件意愿强烈。
另据近期面向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街区内居民认为最需要补充的设施是停车场、便民商业设施以及幼儿园。
皇城景山街区更新项目是北京市首个市属国企参与和东城区首个社会资本参与的首都核心功能区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项目,其实施主体是首开集团。2019年,重组后的首开定位为城市有机更新的综合服务企业,致力打造全国领先的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处置平台。
今年以来,北京加快城市更新行动,尤其是在建筑减量、增绿以及历史文化保护的前提下,北京老城区面临提质增效,进行渐进式的有机更新。
在业内专家看来,皇城景山街区更新是老城区改造的排头兵,被寄希望形成可复制、可传承、可落地的老城区更新模式。因此,皇城景山街区更新受到多方关注。
实行退租、改造、运营一体化运作
在今年8月发布的《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以街区为单元统筹城市更新”。 为此,对于皇城景山街区,首开提出了“街区一体化更新”的思路。
所谓“街区一体化更新”,包括“政务保障、民生改善、名城保护的一体化规划”“退租、改造、运营的一体化运作”“不同专业领域与人、地、房、业的一体化融合”等方面。
据首开城市复兴研究院有关研究人员介绍,街区一体化更新是纵向衔接和横向融合统一。横向打通城市条块管理的职能错位与街区之间的物理区隔,兼融工商业者诉求和在地使用者关切;而纵向是协同政策法规、市区级平台、各类产权主体、不同更新业务的实施主体,疏导政策落地的“堵点”,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以城市运营为主线,来落实城市发展规划。
在皇城景山街区改造后的空间定位上,首开城市更新事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其包括一轴(北京中轴线)、一园(皇城景山街区文化金融产业园)、四街(四条主要街道串联整个街区)、多文化节点(京师大学堂、北大红楼、嵩祝寺等文物节点,以及沙滩后街22号院、冶金设备研究所等产业节点贯穿整个地块)。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原则,首开归结为“保护是核心、更新是手段、复兴是目的”,并且在此过程中,捋顺政策法规要求和决策流程机制,在变“争取资源”为“激活资源”的同时,做到城市建设与社会治理同步同频推进。
从发展规划来看,未来的皇城景山街区更新,将通过人口疏解实现更好的保护,以文化传承带动街区功能复兴,最终打造成老城内、中轴旁的皇城文化、红色文化共生的文化精华区。这里不仅是宜居、友好、富有活力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还是文化传承的国际展示窗口区之一。同时,在这里还有着传统居住、现代四合院“共生”的皇城居住体验。
产业是街区复兴的保障。据悉,皇城景山街区内原首开集团办公地,规划建成北京首个开放式智慧型文化金融产业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