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家园

房企总裁们,二度进京!

  10月11日晚,根据财联社报道,中房协将召集部分房企在京座谈。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预计于10月15日召集部分房企在京开座谈会,今日已有企业接到通知。对于会议内容,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可能是近期市场有些动荡,有些房企比较困难,这次会议听听房企意见,摸下底。

  与会人员级别更是要求在副总裁以上。无可厚非,在开发商集体选择躺平的时候,具有重要风向标意义。

  此次算得上是房企总裁们的第二次进京。

  同样的一批高管,心境却全然不同。

  6月份进京,大多是雄赳赳气昂昂。

  以建发、融创等为代表的房企在第一批集中供地期间因为频造地王,而受到监管层的注意。

  主要目的是打压过热的土地市场,以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秩序。

  而随后便出台了40%投销比、严格审查自有资金来源及报名资质等两项土拍新规。

  尤其后者,直接卡住了房企的咽喉。

  而这次进京,似乎并没有多少底气,带着瑟瑟秋风,开发商显得日子并不好过。

  叠加当下房地产市场到处流拍,开发商现金流紧绷,且严苛的融资环境与“三道红线”背景下:

  开发商此次北上,颇有一番抱团诉苦的味道。

  NO. 1|壹

  全国重点城市,在两集中供地模式下,土拍成为了一盘大棋。

  瑟瑟秋风中,全国土拍也基本全部凉凉。

  首先是八月份,南京紧急停止出让11宗地块。

  其次九月份,广州超半数地块流拍或底价成交,重庆最高溢价率仅有0.43%。

  而到了十月份,北京的参拍名单出炉后,开发商连朝阳地块也选择了望而却步。

  截至10月11日,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共出让43宗地块,其中27宗地无人报价。

  这意味着,仅剩15宗地将进入竞报环节,土地收入将大打折扣。

  真可谓,北平无秋,一夜入冬。

  对于杭州而言,想必压根想不到土地市场火热了近5年,而如今也会过半数流拍。

  甚至超过了全国已成交二批次的15个城市流拍+撤拍地块数量平均值30%。

  除了严苛的购地资金来源审查外,起始总价大幅提升导致利润空间有限、竞品质地块现房销售导致资金沉淀压力巨大等均是重要因素。

  而活跃在土地市场的房企,基本以中海、保利、招商等央国企为主。

  大部分国企、央企的融资环境正常,不需要用经营性回款来大量偿还负债缩表。

  颇有一番“舍我其谁”的态势。

  据统计,仅中海一家,9月以来先后在天津、常州、苏州、沈阳、重庆、广州、南京、深圳等地拿下22宗地块。

  累计花费超495亿元。

  “规模论”显然过时,开发商开始更加关注现金流。

  行业下行周期中,生存比发展更重要。

  融创、碧桂园、阳光城等房企已经全面停止拿地,力争保销售抓回款。

  对很多房企而言,广屯粮、多添衣是这个冬天安全度过的正确打开方式。

  NO. 2|贰

  两集中”供地以来,开发商对于拿地的态度也是从非理性抢地到选择集体躺平。

  外部压力来源于严苛且持续的政策调控导致市场下行。

  开发商对于后市预期下降。

  内部来源于资金压力,“三条红线”的效力愈加明显。

  无论是美元债还是境内融资,选择躺平或踩雷的,不仅仅是房企。

  还包括上游金融机构、下游供应商等。

  面上已经交织了蓝光、协信、花样年、华夏幸福等房企。

  表面上是高负债、高杠杆等所带来的经营问题,但本质上是行业的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

  可以预测,这张由点及面的大网还将越铺越大。

  NO. 3|叁

  此次,二度进京的房企总裁们:

  多了些惆怅,少了份高光。

  在巴掌和蜜糖之间,开始学会妥协。

  抱团取暖是房企们的现实困境,而集体躺平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此次进京,必然会有风向标的意义。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寒冬必将会过去,放好心态,春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