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有城市的命运,将转向固化
时间:2021-09-09 来源:米宅
1
2021年,无疑将是新中国教育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
北京多校划片的落地,天津高考通道的关闭,上海优质高中入学名额的均衡化,全国学区房的集体被锤,培训机构的风云突变,双减工作的突然加码。
每一次,都引发了热议。
然而,众多新闻之中却有一个政策,本应该被高度重视,却被淹没在众多新闻当中。
这就是教育部最新颁布的—— 中国高校“禁异令”(异地办学)。
2
今年七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对国家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做了很多重要的规范。
其中,对于城市命运影响最大的是下面的一条。
1、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
2、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纳入本省高校设置规划,严控数量、严把条件,按照隶属关系履行审批程序。
3、对于现存的高校异地校区,本着平稳有序的原则逐步清理规范。
4、新申报设置的学校,须不存在跨省异地校区。
一句话,对于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中国大城市,中国最优质的高校资源,每个省有多少,算多少,完全固化。
然而,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3
当你观察近百年来中国城市的命运变迁之时,你会发现每个城市命运的转折点,总是由这几个因素决定。
第一、区位以及相关联的交通要素。
上海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城市,离不开它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入海口的位置。广州成为南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同样离不开它地处珠江入海口的位置。
当然,还有一个关联因素不能忽视,就是交通方式引发的城运变迁。
运河时代,长江流域最繁华长三角城市是扬州,因为扬州是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然而到了铁路时代,扬州的地位则换成了南京,因为南京变成了京沪铁路和长江的交汇处。
第二、城市的政治地位
在中国,一个城市政治地位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如果北京现在还是北平,别说这个城市的命运,估计整个中国北方的经济状况将更加难以想象。
除了地理位置和城市政治地位之外。
对于一座城市,最最重要的资源可能就要算——高校资源,尤其是顶级高校的资源分布。
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成都,这些高校资源大市,无一例外都成为中国新一线和准新一线的城市。
当然,这里面有个两个例外。
第一是哈尔滨,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四所211.但哈尔滨经济确实不好。
第二是天津,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但天津这两年也是每况愈下。
这些城市衰落,更和中国整个经济重心的南移密切相关,这种趋势不是一两所高校所能左右的。
然而,从全国讲“高校强,则城市强”已经成为一个整体的规律,而且这个规律在近十年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4
三十年前,中国城市的强弱严重依赖于计划经济的资源分配,尤其是国家对于大企业、大工业的分配。
为什么那时候东北经济独步中国,因为历史原因,国家把很大一部分的超大国企放在了以沈阳、长春为核心的东北三省。而各种各样的人才,由全国各个高校培养出来,更是由国家进行统一企业的分配,近而形成不同的城市分配。所以,在那时高校资源的分布对于城市影响还不算大。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的加深。一个城市的经济,更加依赖于城市本身能否产生和吸引那些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大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
举一个例子,武汉的光谷为什么能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三大开发区之一,小米、华为等企业都把自己的华中总部放在其中,其背后的支撑就是武汉众多的高校以及依托这些高校的研究所。
同理,北京的中关村发展,一样离不开清北等海淀全国一流高校。西安高新区的发展,一样离不开西交大、西安电子、西北大学等一众西北高校的支持。
5
三年前,我曾经去合肥考察。一次饭局,我曾经问当地的朋友,他最看好该城市哪个区域的房价。他脱口而出——蜀西湖,他坚定地认为那个区域将成为下一个合肥政务区。
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那里有科大讯飞。
他觉得在未来,科大讯飞最有可能将成为合肥的阿里巴巴。而科大讯飞的科大两个字,更是表明这个公司的缘起就是1958年落户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
在未来,尤其是中国产业的高科技化战略起步之后,城市是否产生足够好,足够多的高科技企业,会越来越依靠于这种顶级高校在城市中的数量和质量。
前一段,网上的一篇文章刷屏,而文章的题目就是《广东,正在疯狂建大学》
说的问题就是这种经济强省,现在拼命加强高校实力,以此来作为推动本省人才增长和科技增长的原动力和发动机,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6
我们说回教育部那则通知。
当然,我知道教育部出台这样通知,害怕的就是现在东部那些经济强省利用自己的实力,把中西部高校的高教资源,高教人才吸引的太多,太快,长此以往,中国本来就不太发达的城市经济和发展可能就更加落后。
然而,他忘记了, 高校这种稀缺资源,只有放在合适的地方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打个比方,你觉得中国最好工业大学——哈工大,该不该放一所分校在中国长三角制造业最为集中的苏州。
同样,东北最好的财经类院校——东北财经大学,该不该放一所分校在中国金融最为活跃的深圳?
我觉得是应当的。
其一、教学接近市场,这样教出人才更加容易适应市场,适应竞争;
其二、科研接近于应用,这样搞出成果远比封存在图书馆中一摞摞论文强。
在2020年黑龙江高考理科投档线排名中,哈工大深圳校区超过哈尔滨本部30分,因为全国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宁可去上深圳的哈工大,而不愿去哈尔滨本部。
你想是什么原因。
而你现在强行用行政手段阻止了这种分校机制,阻止了人才和城市融合,技术和市场融合,造成最大的结果就是——
首先先进的城市没有高科技的支持将缺乏持续动力,而顶级高校的技术资源却无法最快最方便变现、变成生产力,浪费了科技的创新力。 而最后,这种顶级高校的命运只能没落。
知乎上那个关于兰州大学和上海大学选哪个帖子,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最后,话说回来,你能管住高校不建分校,分院。
你能管住,这些顶级名校的老师不外流,你能管住顶级名校的毕业生不南下吗?据统计,十年来,哈工大高级科技人才已经流失三分之一,2020年9成毕业生已经南下,没有留在东北。
要我说,与其人才肯定孔雀东南飞,不如高校提前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