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近一个月,北京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仍在
时间:2021-09-07 来源:时间新闻
今年8月1日,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对住宅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和停放作了禁止性规定。新规实施1个多月来,北京的居民区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问题是否有改善?该如何有效治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的乱象?
初见成效,但电动车“上楼”现象仍在
“大爷,您这是要把电池往哪拎啊?”9月1日上午12点,在朝阳区南磨房乡的平乐园小区,市民李先生把电动自行车停到小区的智能充电车棚里后,准备把电池带回家充电,半路被前来检查的消防人员拦下。
居民:“说是不让拿到家里充电,但我这电池是铅酸蓄电池的,肯定出不了问题。”
消防人员:“铅酸蓄电池不易发生火灾,但并不代表不会出现。充电时间长了之后,里面的液体也会往外冒,容易发生危险。您别再拿家里充电了,好吗?”
工作人员在平乐园小区劝阻居民车辆入户/记者拍摄
根据8月1日起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充电,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机构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十八里店大队助理工程师陈英楠表示,日常检查中对居民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主要还是以劝导为主。
陈英楠:“日常检查中发现存在的现象就是电动车飞线充电,以及把电动自行车电池拿回家充电,或者存放楼道。主要的危害就是电瓶起火以后能产生大量的浓烟和有毒物质,还有高温,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危害。我们现在还是以劝导为主。从8月1日到现在,累计劝阻了有300多起,处罚过四个物业,督促他们进行统一治理。”
消防人员在平乐园小区检查车棚/记者拍摄
9月1日到9月3日,记者随机走访了东城、西城、朝阳、石景山等多地的10多个小区。发现个别老旧小区没有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已经安装设备的小区,一半以上仍然有违规充电或停放的问题。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首钢铸造1区的居民表示,由于小区部分居民楼周边没有充电设备,不少车主选择飞线或入户充电。
居民1:“没有充电桩,全在自家充。”
居民2:“我看到有人从楼上把电线扔下来充电,很危险。”
居民3:“小区里确实没地方充电,但是把电池提回家,万一在电梯里着火,你说怎么办?”
石景山区首钢铸造1区电动车停放在楼道/记者拍摄
石景山区首钢铸造1区居民飞线充电/记者拍摄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冠英园柳巷周边地区目前有3处充电设备,可同时满足50辆电动车的充电需求。9月1日晚上8点半,记者在小区32号楼看到,公共门厅停着10多辆电动自行车,多个楼层的楼道里也有车辆停放,小区居民王女士对此非常不满。
王女士:“无论哪个电梯,一出电梯口都停着满满的电动自行车。国家都出文件了,但还是这样违规停放,说实话挺危险的。楼道里停的也到处都是。我认为根本问题是电动自行车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停放,所以才会造成大家都往楼道里头放,这真是特别危险。”
西城区冠英园小区居民把车辆推进电梯/记者拍摄
西城区冠英园小区32号楼楼道里停放电动车/记者拍摄
解决充电,这些问题仍需重视
多个小区的居民表示,室外充电设备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还是不够方便。
居民1:“现在小区里电动车多,但是充电桩不够用,应该多一点充电桩就好了。”
居民2:“要是上一个人充完电及时把车搬走,我觉得还能接受。但是现在大家充完都把车放在那里,我也不可能像开汽车一样打电话叫人挪车。”
居民3:“车棚里有很多‘僵尸车’占据了充电口,而且我们小区充电车棚离居民楼很远,走过去不方便。另外,一般大容量电池都得充六七个小时,大家的生活规律都差不多,基本都在晚上集中充电,很难实现错峰共享。”
东城区广渠家园充电车棚张贴的提示/记者拍摄
还有车主对室外充电桩的防盗、防水性能存疑。
居民:“在室外充电我怕被人偷走电瓶。以前这个小区好点的自行车搁外头都能被人偷,我们家买过几辆电动车,都是放外头被偷了。”
居民室外充电使用防盗器/记者拍摄
充电费用也是车主们考虑的因素之一。普通电动自行车充满电大约需要5-8个小时左右,记者对比发现,不同小区电动自行车充5个小时左右,价格在5毛到5元不等。
记者:“在这儿充电多少钱?”
车主1:“1块多1个小时。”
车主2:“这个太贵了用不起。只有2个时段可供选择,要么8个小时花2元,要么4个小时花1元。我这车一般充6个小时就满了,但必须选择2元8小时的档位,那多出来2个小时的费用我就白出了。而且我在家里充电可能连一块钱都花不了。”
对于辖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和停放的问题,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工作人员回应,将新增充电设备并强化宣传和管理。
金顶街街道工作人员:“铸造一区塔楼这部分我们计划建4处15孔的充电桩,应该在九、十月份建成。我们的社区也会充分动员党员、楼门组长、志愿者巡逻,并对违规人员进行及时劝说,社区居委会人员也会加强日常的巡逻。”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表示,街道已经完成辖区内60部电梯智能阻车系统的安装,其中冠英园西区32号楼有2套。下一步,街道将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不定期组织多部门开展防火安全检查。计划在冠英园地区再安装10套阻车系统,并继续挖掘空间,加大充电设施的安装。
新式设备,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今年7月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发生电动车火灾事故6462起,居民住宅、自建房和沿街门店是这类火灾高发场所。朝阳区南磨房乡工作人员表示,受限于场地、费用、居民意见等因素影响,推动电动自行车室外充电并不容易。
南磨房乡工作人员:“首先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比较狭窄,要考虑机动车的停车位,要保证4米宽的消防通道,还有原来的绿化面积也要保证,每家每户的居民还要去征求意见。尽管大家有需求,但是谁都不愿意占用自己门前的空间,因为觉得不安全。”
从事共享充电业务的阿凡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在北京的300多个社区安装和改造了近600个智慧车库,设备具备防火、防盗和实时监控等功能。公司CEO张大伟坦言,考虑到投资回报比的问题,很少有充电企业愿意主动投资建设充电车棚。
张大伟:“定价高低取决于投入的成本。比如说新建一个30平方米~80平方米的车棚,投资可能在6万元到12万元之间。仅加装充电桩的话,企业有些是愿意出资的。但如果是要是建成一个智能车棚,充电桩企业基本上是不会考虑投资的,因为成本很难短时间收回来。”
具备防火、防盗等功能的智能充电车棚/记者拍摄
张大伟还表示,有的充电企业会和物业合作,室外充电设备成了盈利的手段。
张大伟:“部分物业有可能会收充电企业费用,付一些场地费或者和企业进行收益分成,这个成本最终还是会转移到老百姓的头上。另外,如果用的是一块五一度的商业电,成本本身就高,充电费用也会更贵。而如果要是民用电或者阶梯电价,老百姓可以获得更多的实惠。”
整合资源,多方协作破解难题
在破解老旧小区无处充电的难题上,朝阳区南磨房乡计划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挖掘更多空间。
南磨房乡工作人员:“南磨房乡下辖23个社区,其中老旧小区占一半以上。比如平乐园小区今年就纳入了老旧小区改造的立项,我们请专业设计公司规划布局每3栋楼设置1组充电桩,满足居民充电需求,改造工程预计两年完工。”
石景山金铸阳光苑小区1元能充电10小时/记者拍摄
在充电设备建设和降低充电费方面,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多个社区通过政府出资并协调供电部门支持,实现了居民室外充电等同甚至低于入户充电价格。
金顶街街道工作人员:“街道办事处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尽量挤出资金,以政府出资的形式建充电桩,建完之后交付物业管理。物业没有盈利,还是由街道办事处来维修保养。街道办事处跟供电局协商,把价格定低一点,居民家用电一般是每度电5毛左右,但在室外充电,折算下来价格应该低于民用电,这样居民接受度会更高。”
疏堵结合,治理违法违规乱象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社会保有量接近3亿辆。另据统计,本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也已经超过百万。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疏学明建议,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治理电动车“上楼”乱象。
疏学明:“在楼道疏散出口可以设置一些监控设备。当电动车或者电瓶出现以后,系统自动识别进行预警。多次违反规定的,可以通过政府管理的手段进行必要的处罚;小区还要提供更多充电的设施,并增加一些监测和灭火的控制设备;当小区空间不足以规划那么多充电设施时,可以考虑从周边的一些绿化、公园或者私搭乱建的场所中寻找一些区域。另外,电价更是需要政府帮助协调。政府还可以考虑通过以旧换新,增加补贴的方式回收一些性能不合格的电池,减少一些安全的隐患。”
电池体积更小的助力电动车/来源于网络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还建议,国家可以考虑引入和发展轻量化的助力电动自行车,从车辆的角度减少充电和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杨新苗:“国外用的这种助力自行车和我们用的不太一样,它没有供电转把,是要靠脚蹬发电,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电。这种车电池很小,只有一公斤多一点,但却可以行驶20公里到30公里。这种轻量化的电池比重型化的会好得多,可以提高安全水平。”
记 者 | 陈常松
编 辑 | 苏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