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成保交付需要3.2万亿?明年将是心理临界点
时间:2023-11-21 来源:凤凰网房产
出品 | 凤凰网风财讯fengcaixun
作者 | 王婷婷
“带着家人,在苍山洱海的浪漫诗意中旅居养老”,这个梦从郑姐买下那山那海的一套院子后,已经做了快一年。
但随着原通知的交房时间越来越近,等来的总是“延期交房”的消息,收房时间也再从明年4月底,延迟到6月底。
目前郑姐心态还算平和,首先因为延期是因为竣工备案政策变化,而不是开发商资金、建筑商罢工,也不是因为各种机构打不清的仗。“我觉得已经算好了,比起新闻里很多几年房子不见踪影的,总有盼头吧。”
(那山那海项目示范区)
郑姐自我疏导着,但她心里也清楚,明年或许就是一个心理临界点,明年再推明年,换谁都会受不了。
就像近几天又备受关注的“烂尾楼夫妇”亮亮和丽君,他们所购楼盘预计今年底交付的部分,已经延期到了明年6月,而原计划明年9月交房的批次,大概率最快也得明年年底了。
“明年”似乎已经在某种层面成为了一种信心依托,也是市场和社会的一个“临界点”。
2024开年不易
明年是一个临界点?
11月15日,日本金融服务机构野村证券发布的一份报告,很直白——
“在明年某个时间交房推迟问题将会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危及到社会的稳定。政府是否能够推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将是人们对房地产市场和对经济的信心能否真正得到恢复的一个关键。”
CNBC援引报告说,“中国未完工的预售房屋面积大得惊人,估计中国有大约2000万套没有完工的预售楼,如果要完成这些房屋的建筑大约需要3.2万亿元人民币。
如果今年的房屋竣工率只有20%的话,那么开发商在2015年至2020年售出的房屋总量中能够交付的房屋数量只能够达到48%,这样将会有52%的房屋无法按时交付。”
(图源CNBC报道)
未完工量和所需金额,是否真实准确尚无验证,但“20%竣工率”这个数字显然不太了解中国国情。
根据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披露的最新数据,今年1-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228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79361万平方米,下降7.7%。同期,房屋竣工面积55151万平方米,增长19.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0079万平方米,增长19.3%。
按此数据,今年前十月全国的房屋竣工率约6.7%,其中住宅竣工率6.9%。
如果按照上述机构的算法,无法按时交付的房屋比例仅为52%,显然是不准确的。
等交付的过程中,购房者是痛苦的,房企则是生死煎熬。
目前在人民法院公告网检索“房地产”,能发现今年截至11月15日,已有约255家房地产相关企业发布了破产文书,这一数据不低于前两年。
而每一个破产企业背后都牵连一大批供应商、投资人、购房者和他们身后的普通家庭。尤其到明年初,新一年降薪裁员、年终降薪、春节讨薪……每一个开局“负面舆情”都可能习惯性地潮卷而来。
2024,开年不易。
马拉松式“压力跑”
耐心还能有多久?
但所有负面情绪可能都低估了国人的抗压力。
在苍山的另一端,大理云想山的业主李某在等待3年、本息断供到85万的时候,收到了法院的判决书,结果是——败诉。
11月6日大理市人民法院判决,解除业主的《个人购房担保借款合同》,业主归还相应借款本息并罚息,另需偿还原告银行的律师费等。
(网传法院判决书)
原因是业主签合同时是基于自己的真实意思,合同内容合法,银行也已经打款,所以业主未按约归还银行借款本息,已构成违约。
不过对于银行未履行资金监管义务,涉及违规放款,法院也未采纳其抗辩主张。上述业主准备上诉、继续告下去。
(同上)
相比之下,张先生似乎要“幸运”一些。据红星新闻报道,张先生2017年参与了淄博广青机器人项目的施工建设,后项目因资金等问题停工,其垫付的大量工程款被拖欠。
在上诉、驳回、再上诉后,山东高院指令淄博中院再审,张先生终于获得了“支付645万余元劳务费及相应利息”的判决结果。
但直到现在,这笔判决的劳务费依然没有给到张先生,如今他向法院递交了国家赔偿申请书。
去年以来断供的业主、讨薪的工人不在少数,很多人已经拿到法院判决,胜败皆有,是否拿到房或钱,仍是未知数,他们和更多还没有走上司法道路的人一样,在观望与等待。
但是,他们的耐心还能有多久?
(网友爆料云想山现状)
解决问题提至空前高度
保交付将成主要管理导向
当市场耐心正加速消耗,很多人依然缺乏安全感,那么解决问题就已经刻不容缓。
在今年2月《求是》文章提出“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7月31日国务院会议再次强调,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城市等推出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研究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
在新模式中,为了让房子能继续建下去,住建部部长倪虹在近日专门接受了新华社采访并指出,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建立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2年-3年“保交付”仍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导向。未来或许相关企业融资、取证、修建等很多环节,都会和“保交付”捆绑更深。
也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保交付项目的操作,会是由地方政府强制转为14条类别的福利住房。“如若操作落地,届时市场上的(同水平)商品房将在价格上受到巨大冲击。”
但价格显然已经是次要因素。甚至在地产研究员李宇嘉看来,推动我国楼市“单边上涨”的动力已经触顶。
当房价上涨预期、杠杆空间、资产配置、城镇化、人口红利都在衰退,人们必须放下对房价的执念,放低心中的房地产下限。
佛系煎熬地等待房地产(及相关行业)这个占据经济总量13%-14%的支柱产业,回到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