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是关键一环。在乡村振兴领域,度小满不断展开探索与尝试,借助金融力量破解乡村发展难题,还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发起“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为乡村产业注入持久活力。通过项目培训,一批有想法、敢行动的返乡青年,如王诗标、冉兴裕,进一步拓展了经营思维,将乡土资源转化为市场优势,开启了创业逆袭之路。
度小满助力银耳老板实现千万销售额
2022年在城市中创业失败的王诗标决定回到农村,一头扎进了食用菌产业。一开始王诗标想要利用短视频平台推广银耳,但收效不大。后来他报名参加了度小满和联合国开发计划开展的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下的培训活动,王诗标系统性学习了供应链管理、产品品牌打造和推广营销,在项目组的指导下,重新学习互联网营销。

王诗标在项目开展的培训活动现场
目前,王诗标已成功完成了3个账号的搭建以及运营。而这背后,离不开项目组在线下培训后持续的关注以及接近100余次的线上反馈沟通,他说:“老师认真给我讲解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对我提出的问题,都耐心的解答。”现在他的工厂,一年的销售额就有1000多万,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但他没有满足于现状,依旧不断钻研市场,尝试产品创新,希望通过自己和更多返乡青年的力量让市场蓬勃发展。
跨越城乡合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2019年,冉兴裕回到了家乡酉阳,连同一起的还有之前在上海的快递物流事业,但冉兴裕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2024年,在经过不断尝试以及多重考察后,冉兴裕决定创办一家豆制品加工厂,并于同年8月正式投产。
恰好在当年9月,度小满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的“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在酉阳开展公益培训活动,得知这一消息后,冉兴裕立马报了名。结合之前做物流的经验,冉兴裕深刻体会到了线上电商的巨大潜力,因此在培训项目中,他努力学习电商知识,与小组成员共同探索直播带货的新领域。他相信通过电商渠道,豆制品加工厂将获得更多销路。他说:“乡村创业不只是一个人的创业,他身后的团队有自己的亲人,朋友,所以想把这条路走的更远更稳。”

冉兴裕在项目支持的培训中进行分享
从银耳工厂的千万销售额到物流人跨界电商的尝试,这些故事的背后,是度小满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用可持续金融理念激活乡村潜力的实践。
截至目前,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已在福建古田县、重庆酉阳县、陕西西乡县、山东乳山市和辽宁庄河市落地。随着更多返乡青年的加入,这场跨越城乡的协作还将继续深入,让金融活水与乡土智慧碰撞出更持久的动能。
作为“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的首批学员,王诗标与冉兴裕的成长轨迹诠释了度小满“可持续金融”带给学员们的不仅是资金支持,还有能力建设、资源链接等,度小满以金融活水浇灌乡村创业热土,让金融力量成为助推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未来,随着“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的持续开展,度小满将赋能更多乡村创业者,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