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牌推广

从田间算法到社区货架:钱大妈如何用“日清”模式破局?

2025-09-25    来源:品质家园

近两年,中国商超行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调改”浪潮。永辉、步步高等头部企业纷纷将重心转向生鲜与加工食品品类,部分调改门店销售额同比增幅甚至超过300%。

这场变革的背后,是零售业新周期的到来。正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立平教授所言:中国零售业已进入后大卖场时代,食品超市将成为主导业态,其核心在于以“多品种少量”经营模型(具体包括生鲜深加工和精加工、发展3R食品、开发自有品牌商品)来回应消费升级需求。

生鲜,作为传统超市中的关键引流品类,既承载着“菜篮子”的民生重量,又带着街坊邻里的烟火气。

综合尼尔森IQ《通往2025:中国消费者展望》等行业报告来看,消费者倾向于在新鲜蔬果、新鲜肉类等“新鲜”食材上增加支出,对生鲜的关注点从“有无”转向“优劣”,“吃得好”取代“有得吃”成为主流诉求。这一变化促使整个行业进入“质价比”竞争的新阶段,而供应链效率高低恰恰决定了“争鲜”的成败。

我们观察到,钱大妈近来的表现尤为亮眼。除了入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4年中国超市TOP100”榜单前十外,还连续成为胡润2024年、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上榜企业。

众所周知,作为社区生鲜专业连锁品牌的代表,钱大妈以“不卖隔夜肉”的差异化定位和“日清”模式创新打破了生鲜行业“高损耗、低利润”的魔咒,让“新鲜、便捷、优选”成为了社区生活的标配。

在烟火气氤氲的社区生鲜赛道中,钱大妈作为深耕社区的生鲜专业连锁品牌,始终以独特的"日清"模式为内核,悄然重塑着中国千万家庭的餐桌美学——不卖隔夜肉,这份质朴承诺已化作刻进品牌基因的生活哲学。

在钱大妈的门店里,温情远不止于交易。当店员用乡音唤出"张姨今天来得早"、"李叔新菜到啦";当收银台旁的店员静静等待需要帮助的长者;当节气更替时货架上悄然出现的养生食材——这些浸润着人情味的细节,编织成社区特有的温暖网络。钱大妈门店卖的不仅是食材,更是通过每日新鲜传递的生活态度,“用当日的鲜活滋养家的温度,用邻里间的关怀守护社区的烟火气”。

 

十三载春秋流转,钱大妈早已超越生鲜供应的角色定位,成为扎根社区的文化纽带。在这里,每一声问候都承载着对邻里的牵挂,每一份食材都蕴含着对生活的敬意。当城市天际线不断生长,钱大妈始终坚信,守护好街坊四邻餐桌上的幸福,就是守护一座城市最珍贵的文明底色。

 

“今晚清空,只为明早的新鲜”

从广东一家小小的猪肉专卖店起步,到如今门店规模近3000家、覆盖全国超30座核心城市的社区生鲜巨头,钱大妈用十三年时间,将“不卖隔夜肉”这句朴素的承诺,淬炼成一套颠覆行业的“日清”品牌哲学。

其背景是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的迅猛扩张——据行业分析,2025年市场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以上。在这一高速增长的赛道中,钱大妈的核心在于以时间倒逼效率:每晚7点起,门店商品进入阶梯式打折清货程序,每半小时降价一折,直至深夜11点半后免费派送,以刚性机制确保所有生鲜商品“零库存、不过夜”。

支撑这一“激进”模式的,是钱大妈重仓构建的供应链与数字化双引擎。在全国范围内,13座自建标准化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构成高效履约网络,配合覆盖“产地—加工—配送—门店”全链路的冷链体系,将食材流转时间压缩至短时间内,真正实现从田间、深海到餐桌的“锁鲜”闭环。

 

而技术团队打造的智能订货、采销平台与大数据系统,则成为精准预测需求、动态调拨资源的“隐形大脑”——例如其水果全生命周期管理专项,通过建立产季地图与历史数据库设定品质阈值,从早季预警、全周期监控到尾季干预,实现动态管控:一旦品质数据越过红线,系统自动触发分级处理,从加工管控直至下架,确保货架上的每一颗果子都经得起“新鲜”检验。此举直击生鲜行业最大痛点——非标品占比超70%导致的品控难题。

如今,凭借这套以“日清”为轴、供应链为基、数字化为脉的运营体系,钱大妈已将生鲜零售的“短保”特性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其门店网络不仅密布粤港澳大湾区,更深耕武汉、长沙、成都等新一线枢纽,服务超1000万家庭,成为真正意义上充满烟火气的社区生鲜小店。
“田头严把关,餐桌才心安”

生鲜电商频频因农残超标、冷链断链等问题频繁登上热搜时,钱大妈正将品控战场前移到种植土壤——这种“源头狙击”策略,折射出行业从流量竞争向质量基建跃迁的关键转折。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生鲜消费投诉中食品安全占比高达43.7%,其中农残超标位列首位。面对这一行业痼疾,钱大妈构建了三级前置管控体系:

市场端革新:对自采单品实施农残免检机制,通过供应商实操培训与实验室数据比对,倒逼源头品控能力升级。此举使检测成本压缩,人效提升,直接挑战行业依赖到仓全检的高成本模式。

基地端溯源:对合作基地实施水土-投入品-操作规范三位一体认证,强制要求供应商实验室自检。经此改造,到仓抽检频次降低50%,异常率反降37%,印证麦肯锡“供应链前置降低质量成本18%-25%”的行业规律。

技术端破局:联合广东省农科院研发的韭菜农残智能监管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动态追踪农药安全间隔期。该技术写入《华南韭菜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2024年10月发布),推动合作基地农残超标率下降,并为高敏品类提供可复用的解决方案。更具行业意义的是,其“打药间隔期监管”模型已向其他蔬菜生鲜品类迁移,为生鲜上游种植端提供标准化范本。

 

在钱大妈构建的"鲜度长城"中,到仓环节是品质管控的关键战役。当满载生鲜的冷链车驶入配送中心,一场精密的质量保卫战随即打响:车辆调度系统自动核对温控记录,物联网传感器实时上传车厢温度数据、车辆卫生情况。这套比行业标准更严格的车辆检查机制,确保了从产地到仓库的"最初一公里"品质稳定。
正如钱大妈集团CEO冯卫华曾在演讲中表示,对于零售、特别是生鲜而言,零售就是细节管理,生鲜更无捷径可言。在生鲜行业平均客诉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钱大妈的品质相关客诉低至冰点。这套覆盖种植、运输、仓储、销售全链路的管控体系,不仅降低了自身损耗,更重塑了消费者对社区生鲜的信任。这正是钱大妈"日清"模式的核心密码——在生鲜行业,品质管控的每一分严格,都是对消费者信任的十分兑现。


热点资讯

舆情监测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