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房产

合理满足民营房企金融需求

2023-12-12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其中提出要抓好关于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政策落实落地,保持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合理满足民营房企金融需求。当前,民营房企融资有何困难?如何合理把握金融赋能民营房企?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业内人士。

畅通融资渠道

民营房企是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段时间以来,政策层面持续鼓励加强民营房企融资服务,这些利好政策有助于民营房企加快“补血”,缓解资金链紧张。

今年以来,民营房企融资环境有所好转,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表示,受房地产景气持续下行影响,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恢复“自我循环”仍有较大困难。从银行融资渠道看,银行对房企授信需要以房地产企业新增建设项目为前提开展业务,目前大量房企缩减投资、减少拿地,无法依托在建项目开展新的融资。

个别实质违约的房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房企的融资环境。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经历过一轮高速成长,民营房企规模越大,需要的资产规模越大,负债规模也会变大。在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情况下,此类企业也较难迅速作出相应调整,这都会限制企业经营发展,导致一些金融机构对此类企业信心偏弱。

此次《通知》强调,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总的来看,《通知》对于银行机构金融支持的相关要求比较细致。比如,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保持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合理满足民营房企金融需求。

从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到此次《通知》要求畅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推动民企融资需求在近两年被反复强调。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民营房企将在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资金接续方面受到政策支持。随着政策落地,民营房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将扩容增量、稳定存量,既有效缓解民企融资难点,又丰富其融资渠道。

强调一视同仁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的金融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继续提出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此次《通知》也强调,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

连续强调一视同仁彰显重视民营房企市场地位。李佩珈表示,这表明政府将高度重视民营房企的发展困难,并通过出台更大力度专项政策帮助民营房企纾困。

严跃进表示,此次《通知》专门提及民营房企,这说明对于民营房企金融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支持导向清晰,凸显了民营房企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为房企注入更明确的信心和预期。所以各类金融机构要转变金融投放思路,不光在信贷等投放指标上一视同仁,在后续各类支持力度上也应一视同仁。

“从确保自身安全稳健经营角度来看,银行确实有对民营房企不愿贷、不敢贷的倾向。一是个别民营房企风险隐患突出。今年前11个月,民营房企仍是债市违约的重灾区,约占全部违约总金额的82%,违约率远高于其他主体,这使得银行的风险偏好更趋审慎。二是民营房企在债务风险化解与处置方面得到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自身风险较高,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会更大。”李佩珈说。

不过,随着此次《通知》下发,相关政策落实落地,银行在市场化逻辑下的“不愿贷”问题将有所改观。刘水建议,在存量信贷方面,鼓励金融机构积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完工交付,同时减轻其即期还款压力;在新增信贷方面,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治理完善、聚焦主业、资质良好的房地产企业稳健发展。

重在接续支持

日前,多家银行已出台积极对接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的专项行动计划,同时召集有关房地产企业座谈,听取各家企业融资需求。参会房企表示,这将有助于银企双方增进了解信任、提振市场信心,助力我国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接下来,如何提高银行接续服务民营房企积极性?李佩珈表示,在坚持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保持民营房地产融资合理增长。一是要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二是响应诉求,聚焦民营房企反映的核心问题,提供更加及时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三是防范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此外,除了房地产供给端发力之外,也需要进一步从需求端助力房地产市场企稳。比如,加大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购房支持力度,优化公积金管理制度等。

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带动力强,关乎经济稳定和民生问题。从民营房企自身角度看,也要强化转型和积极行动。“在现金流管理方面,民营房企要加强融资政策研究和对接,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强化销售回款和资金支出管理,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此外,还应加速布局较好的销售项目,快速回笼资金,保障现金流,增强偿债能力。同时,要千方百计做好保交楼工作,以产品力和交付力取信于购房者。”刘水说。(经济日报记者 王宝会)

 
 

热点资讯

舆情监测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