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家园

碧桂园智能建造大有可为,建筑机器人在湖北批量应用

黑灰白相间的混凝土工地,新增一抹粉红色。它们造型各异,奔走忙碌,是建筑工人的“机器人工友”。在智能建造领域深耕第四个年头后,碧桂园集团旗下博智林公司的建筑机器人,近期首次在湖北建筑工地批量使用。这成为湖北智能建造领域又一典型案例。

▲建筑机器人作业现场

▲正在作业的地面平整机器人

“机器人工友”知晓十八般武艺

“滋滋滋……”7月4日,武汉市汉南区的碧桂园·江城纪项目楼栋内,一台身材魁梧的机器人正挥舞铁臂忙碌。随着铁臂上的圆盘在混凝土内墙上缓缓移动、打磨,墙面变得光滑起来。“这是我们的新‘工友’,混凝土内墙面打磨机器人。”一旁的协作人员邓金超介绍。

这名新“工友”身高1.8米,占地近1立方米,身披粉红色外衣,略显呆萌。它的头部两盏警示灯如同“眼睛”,工作起来闪闪发光,也安装着信号接收装备。四个万向轮是它的“脚”,走动时,3厘米以内的沟沟坎坎不在话下。

▲混凝土内墙面打磨机器人

“这名工友很勤奋,干起活儿来也较真。”邓金超介绍,打磨机器人设定墙面打磨深度保持在1毫米,能做到分毫不差。一台机器人配有两套电池,可换电使用,一次上岗时间超过4小时。经测算,施工效率是传统人工的1.7倍以上。
它还很讲卫生。通过集成的吸尘设备,打磨出的混凝土粉尘细渣能同步被吸进机器人“腹部”,不会产生扬尘。
“一台平板电脑或者手机就能指挥它工作。打开设备,导入房间内地图,选择作业区域,开工!”邓金超轻点几下屏幕,轻松当起了监工。

▲天花打磨机器人

当日,碧桂园湖北区域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现场共展示了五款建筑机器人。

“它们十八般武艺,各有千秋。”邓金超介绍,例如墙面和天花打磨机器人在作业时,能自动规划线路。自动测量机器人设备一扫,2分钟即可完成单个房间实测。9大类指标数据、分析报告和房间三维图像同步呈现。‍

▲测量机器人生成的分析报告和房间三维图像

地面整平机器人、抹平机器人、抹光机器人则是“工艺大师”,奔走在刚刚浇筑完的混凝土泥浆内“毫无怨言”。经过它们的平整与配合,混凝土面层每平米的高差可以控制到2毫米内,满足业内超高精度标准要求。

▲地面抹平机器人

▲天花打磨机器人

年底将迎来更多建筑机器人上岗

不只是当日展示的5款机器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获悉,2018年开始,碧桂园旗下博智林公司聚焦保障施工安全、提升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发力建筑业等领域智能机器人研发,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
博智林当前在研建筑机器人达50款,已有26款商用,服务覆盖28个省份超450个项目,累计应用施工面积1000万平方米,相当于1400个足球场。例如卷扬式外墙喷涂机器人、打磨机器人等能有效替代传统人工,开展高空作业、高污染环境下作业、高精度作业等。
碧桂园湖北区域助理总裁胡念表示,建筑机器人仍在不断更新迭代,产能也处于爬坡阶段。随着大范围使用,建筑机器人价格必将大幅下降。
胡念介绍,近期湖北已有武汉、荆门、黄冈等地的5个项目合计22台建筑机器人投用。“预计今年底,碧桂园湖北区域项目会迎来建筑机器人使用的高峰。”
智能建造湖北大有可为而建筑机器人只是方兴未艾的智能建造细分领域之一。

建筑业产业链长,占国民经济比重大,数字化转型滞后却是公认的事实。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再过30年,谁来扛沙包水泥、砌墙抹灰?作业粗放、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的施工队又将走向何方?

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国家《“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近日,住建部首次发文征集遴选部分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表示,推动智能建造发展,抢占技术竞争制高点,要完成好四项关键任务:工程软件“补短板”,工程物联网“显特色”,工程机械“促升级”,工程大数据“强优势”。

虽然全国范围内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湖北已是动作频频。当前,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施工图BIM审查试点已经启动。湖北省住建厅主导下成立了绿色、智能、品质“三个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探索行业前沿。

硬件方面,在鄂央企中建三局的住宅造楼机、中铁大桥局与中交二航局常用的造桥机等智能建造装备享誉海内外。软件方面,中建三局科创公司、中信数智(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原创的两大平台——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执行系统、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均走在行业前列。还有三局严选、生材网、二航局混凝土云工厂、大桥云物联网监测平台以及远程塔吊、智能测量放线机器人等一批专特新精“湖北造”初具影响力……

结语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建筑业大省,湖北建筑业年产值多年保持全国前三(2020、2021年受疫情影响排名全国第四)。坐拥丰富的人才科教资源、雄厚的产业实力、 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在新一轮浪潮中率先实现“大象转身”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