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家园

上海二批次土拍,七幅地块流拍

  前两天,第二批次土拍供应显示,25幅涉宅用地,有7幅中止出让:

  将近三分之一的涉宅用地终止出让,这在上海的土拍历史上,并不常见。

  土地流拍的事情在土拍市场上时有发生,但一连7块儿实在是罕见。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这7幅地为什么没人要?

  如今的市场行情存在严重的分化现象

  二手房市场受到“核验价”和“三价合一”双重政策打击,出现下行状况,不少二手市场被逼入新房。

  当下的新房市场更热了,这是什么概念?

  就拿去年的数据来说,新房成交7.92万套,二手成交29.1万套,这意味着二手房的购买力是新房的3.6倍,假如发生购买力迁移,那势必会出现上涨的态势。

  从数据来看也是如此,今年前8个月,新房成交量已经成功超过了2017年、2018年、2019年,逼近了行情大年2020。

  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这个时间点,为什么还有7幅地流拍呢?

  其实虽然整个市场非常火热,但楼市并不是一个大熔炉,而是分层的局部市场,而在这7幅分别位于:松江老城,奉贤新城,金山枫泾和朱泾,崇明陈家镇,宝山新城。

  除了宝山和奉贤新城地块以外,其余地块都位于郊环外。

  这些区域市场封闭,往往靠本地人的购买和置换支撑,去化较为缓慢,局部市场较冷。

  而楼市的热度往往和土地市场的热度成正比,因此光看区位,这些地块的流拍并不稀奇。

  可能有人会说,今年三价合一之后,这个总价段的用户目前已经别无选择,但换位思考,那些拿着总价300万预算的购房者,真的会毫不犹豫的下手买金山,崇明吗?

  显然不是的,即便这个时候,马太效应仍然在起着作用,购买力仍然集中在近郊小户型上,甚至如果近郊没有符合预算的房源,还可以等下一批次。

  因此远郊地段的新房就变得格外尴尬。

  当然这仅仅是原因之一。

  仔细看这些板块,还存在一个共性,就是在如今普遍一二手倒挂的行情下,这些板块的新房没有倒挂。

  就拿松江区永丰街道SJC10011单元H17-02、H17-07号地块来说,周边新房在4.3-4.4万之间:

  二手房房龄十年以内的房源均价在3.7万,新房仍然高出二手6-7千的价差。

  因此这就意味着,项目无法吸引到打新客户,也无法为本地潜在置换客群增添动力。

  未来项目的去化,不会有加速器。

  雪上加霜的是,不仅如此,板块的供应量还格外的充足。

  就拿金山来说,金山枫泾一个板块就有5个项目在售:

  金山朱泾同样有4个项目在售:

  崇明陈家镇同样如此:

  这一方面意味着板块本身的需求不够旺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如果在这里拿地未来的竞争也会比较激烈,去化的速度会相对缓慢。

  最后一个因素,也是房企会考虑的潜在因素:

  就是地块的上涨潜力,就像购房者买房考虑涨幅一样,开发商买地,同样会关心地块的涨幅。

  但这几块地可能仍然存在着上涨乏力的情况。

  像松江老城,金山的朱泾等板块,其中松江老城在上一轮行情中,领涨板块在30%以上的的情况下,涨幅仅为3.8%,跑输了大盘,这还不是最差的,以上板块中有部分板块的涨幅甚至出现了阴跌的状态。

  这也是这7个地块缺乏行情的原因。

  其实不仅仅是板块的原因

  就拿刚才说的远郊市场偏冷来说,其实每年的远郊市场都是比较冷的,但只有今年出现了流拍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还得追究到开发商身上:

  2021年是房企历史上最高的债务到期潮。

  据克而瑞数据的不完全统计,95家房企2021年到期债券7223.81亿元,同比增长22.45%,其中境内到期债券同比增长5.77%到4188.89亿元,境外到期债券同比增长56.52%到3034.92亿元。

  一方面今年房企暴雷事件频发

  导致房企的信用大幅降低,因此融到钱的难度也提高了不少,难以实现“以新还旧”。另一方面是三条红线对房企的约束,让房企也不敢随意融资。

  因此,不少本身债务高企的开发商今年犯了难。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广泛的行业问题,不是局部的某个企业的问题,因此今年全国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房企拿地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就拿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来看,2021年全国“国庆假期”宅地成交同比去年的状况出现了“集体降温”。

  此前全国不少城市更是频繁的发生流拍事件,广州此前推出48宗涉宅用地,25宗流拍,沈阳,合肥,长春,天津,济南等地的流派率更是高达30%以上。

  由此可见,这场资金的寒流已经波及到了全国土地市场,而上海仅仅是冰山一角。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7块地为什么流拍?

  一方面是局部市场较冷以及板块因素构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很多房企深陷债务危机,当下拿地趋于保守。

  而且从当前房企的债务危机看,未来这个情况还会持续3年,克而瑞测算的数据显示,房企真正的债务到期高峰在未来三年内,2021-2023年房企的到期债券金额均超过5500亿元。

  流拍事件未来或将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