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宗、8477亩、1225亿元……成都2022年集中供地收官
时间:2022-12-1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陈利
12月13日,成都第四批集中供地收官。
本次推出的16宗涉宅地块共成交15宗,其中14宗为底价成交,流拍1宗;唯一溢价成交的地块是位于高新区中和街道约41亩宅地,参拍阶段就吸引了华润、建发、中铁建、招商蛇口、越秀、厦门国贸、华侨城等10余家房企,熔断后由邦泰、建发、中铁建、国贸、招商5家房企参与抽签,最终被招商蛇口以总价12.57亿元、溢价率14.56%竞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土拍吸引了约20家企业参拍,国央企占比近九成。除新津、青白江地块不限定清水房价外,其他区域均采取“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的拍卖规则。
至此,成都今年总共4批集中供地已全部完成:累计供应土地169宗,成交156宗共8477亩,总建面约1199万平方米,总金额约1225亿元,平均楼面价约10217元/平方米,溢价率约3.4%。
底价成交地块占比达76%
从区域来看,成都本批次集中供地中,青羊区、天府新区等多个区域都未有供应。
其中1宗位于成华区龙潭街道61亩宗地因无人报名而流拍;仅1宗地块溢价成交,也是此次唯一达到最高土地限价的地块。该地块位于高新区中和街道的41.7亩纯住宅用地,在本土中起拍价最高,同时也是成交楼面价和住宅清水限价最高的地块。
从位置看,该地块位于新川板块的地铁6号线旁,观东站和新通大道站都在其直线500米范围内。而15800元/平米的起拍价也吸引了中铁建、华润、招商、国贸、建发、华侨城、邦泰等一众房企参与角逐,最终在达到最高限价后进入抽签环节,由招商蛇口总价12.57亿元、楼面价18100元/平方米、溢价率14.56%竞得。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平台公司俨然已成为成都集中供地的拿地主力。如在今年成都第三批集中供地中,成交的44宗地块中有23宗被地方平台公司摘得;即使是地块溢价最多的成都第二批集中供地中,53宗成交地块中也有12宗为本地平台公司所拿。
“地方平台公司拿地占比有一定比重,部分平台公司开发建设能力、供应链管控能力有限,项目入市时间不好保障。”中指研究院四川公司研究总监苏宇12月13日在接受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成都明年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市场供应不足的情况。
从今年成都总共4批次集中供地的成交情况来看,累计成交地块156宗,其中溢价成交地块37宗,底价成交地块占比达76%。
具体来看,溢价成交地块最多的是第二批集中供地,供应的55宗地成交了53宗,35宗底价成交,18宗溢价成交,其中还有11宗地达到最高限价。因有地方平台公司托底,该批次集中供地整体流拍率较低,仅流拍2宗,创下了成都集中供地以来的最低流拍率。
此外,第三批集中供地仅有两宗地块溢价,且溢价率均在5%左右;虽然第一批集中供地中44宗地块有16宗溢价成交,但6宗地块的流拍,也使得该批集中供地流拍率达到12%。
成都本土国企强势夺冠
纵观今年成都批次集中土拍,地方国企仍是拿地主力。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成都地方国企兴城人居以92.59亿元的拿地总金额、116.17万平方米的拿地面积摘得房企拿地金额、面积双料冠军。
具体来看,兴城人居在成都今年四个批次的集中土拍中均有所斩获。其中,在第一批次集中土拍中以32.58亿元底价拿下3宗地块,第二批次以底价25.39亿元拿下6宗地块,在第三批和第四批次,人居均以底价分别拿下4宗和2宗地块。除了拿地金额和面积的冠军外,兴城人居也是拿地最多的企业,合计达15宗。
排在拿地金额第二位的则是华润置地,共拿下6宗地块,拿地总金额87.15亿元,且均发生在成都第二批集中供地。
7月12日,华润先以9.14亿元的上限价格抽签竞得了龙泉驿区十陵59.6亩地,而后又以3.97亿元拿下武侯区簇锦街道21.7亩地块。7月13日,华润再度以17.98亿元、5.76亿元幸运中签天府新区正兴街道93亩地块、青羊区黄田坝街道22.7亩地块;此后又以28.7亿元和21.6亿元拿下华区二仙桥96.3亩地块和锦江区成龙街道99.9亩地块。
尽管华润也参加了此后的成都第三批和第四批集中供地中,但均无所获。
此外,2021年未在成都土地招拍挂市场拿地的中海和保利,则选择在首批集中供地中强势扩储,分别以56.51亿元、34.54亿元各斩获3宗和2宗地块。
而在民企中,龙湖表现尤为突出,今年成都四个批次集中供地均有参与,且在前三批次均有所收获。
在今年4月举行的成都首批集中供地出让中,龙湖斥资19.5亿元分别在龙泉驿区和双流区各拿下一宗地;7月第二批集中供地中,龙湖又以11.41亿元拿下怡心湖1宗地。成都前三批次集中土拍,龙湖共斥资57.94亿元拿下6宗地块。
与此同时,凯德、中瑞天悦、远达、信怡、成都国信、富临等一众民企也均有所获。
“参与成都土拍的开发主体更加多元:金融背景、文旅背景、三四线起家的小企业均有拿地,在目前市场背景下这些公司的资金情况反而相对健康。”在苏宇看来,未来一段时间,央企、国企、地方平台公司与优质民营房企的合作会更加积极和频繁,私企将以代建、设计咨询、物业服务等方式参与开发运营。
不过苏宇也表示,今年的成都集中供地中,房价上限有一定放开,房地价差进一步扩大,一方面给到企业足够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得限价从下限变成了上限,开发商需要寻找产品、客群的差异化打法,避免陷入之前几批次低房价集中项目的同质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