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房产

中国人口第一城,急了

2023-10-10    来源:财经白话

作者:余飞

01 | 重庆立下宏愿

面对产业困境,中国人口第一城重庆终于下定决心,要对全市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

近日,重庆市发布了《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

这份《行动方案》给重庆未来的制造业发展,划定了蓝图、设定了目标,制定了路线。

总目标: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总路线: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优化制造业产业体系、发展动能、市场主体、组织方式和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生成能力、产业迭代能力和产业把控能力,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重庆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夯实产业支撑。

阶段性目标:

第一,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迈上4万亿元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28%,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

第二,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800亿元,投入强度提高至2%,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分别提高至40%、6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50万元/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高至92以上。

第三,到2027年,“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至36%、22%,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至40%。

第四,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过百亿元和上市工业企业分别增加至5家、50家和100家,实现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四个“倍增”,四类企业分别增加至30家、500家、1.27万家和8.6万家。

02 | 重庆产业升级背后的迫切性

对于当下正遭遇经济困局、产业困局的重庆来说,这份《行动方案》无疑是一场及时雨,给迷途中的重庆,指明了方向。

这两年,尽管重庆的GDP表现上很风光,与广州你追我赶,并于去年正式超越广州,晋级中国经济第四城。

然而,超越的原因,主要是疫情影响之下,看谁跑得更慢。超越广州成为经济第四城,并没有改变重庆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其产业的结构性隐忧,在疫情结束之后的2023上半年,被体现出来了。

过去很多年,重庆的GDP在省级行政单位中,长久处在头部领跑位置。然而,今年上半年重庆的GDP增速垫底四大直辖市,比天津还要低,更低于全国5.5%的平均增速。

重庆经济增速乏力背后,一方面是受房地产所累,另一方面在于制造业表现不足。

第一,房地产投资拖后腿。

房地产方面,重庆统计局数据显示: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1.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分别增长9.7%和8.8%,二者合计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1.0%,降幅较1-5月收窄2.1个百分点。

足可见,房地产开发投资严重拖了固定投资增速的后腿。但这一增速大跳水,是可以预见的,因为这是重庆主动调整的结果。

面对高企的库存和不断下滑的需求,重庆今年大幅压缩了土地供应。重庆中心城区2023年计划供地5010亩,相较于2022年的1.26万亩下跌了60%。

在这种背景下,上半年重庆的土地成交面积大跳水,中心城区仅成交了705亩,相较于去年近乎腰斩。第二,工业表现失色。

客观来说,重庆虽然在工业实力上位居全国第四,但在产业结构上有诸多不利因素,这是重庆这几年遭遇产业困境的根本原因。重庆工业实力虽强悍,但一方面缺少本土化的强势品牌,主要产业都是舶来品,另一方面,在产业转型上,速度和反应不够快。

这两点,在最近几年里让重庆感受到了较大压力。比如产业链条外移,主要工业产品下降。

过去一些年,受产业转移和新能源汽车搅局影响,重庆的几个支柱产业如笔记本、手机、汽车生产都遭受了不小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之下,沿海城市的很多产业遭遇压缩,重庆趁机接收了沿海城市的产业,尤其是昆山的笔记本生产。

2009年8月,富士康与惠普一起与重庆签约,建设4000万台笔电外销基地,此后,宏碁、华硕、联想等品牌,仁宝、英业达、广达、和硕、纬创等代工企业先后落户,重庆形成“品牌 代工 配套”的垂直整合产业体系。

然而,这几年受中美贸易博弈、全球地缘格局、政治气候影响,当初这些接收过来的产业,再度承受着向外转移的压力。

公开消息透露,今年4月,广达电脑宣布将首次前往越南北部建厂。此前,鸿海(富士康)、和硕、仁宝、英业达、纬创均已在越南布局,随着广达的进入,全球主要的六大电子代工厂已齐聚越南。

这种背景下,重庆的笔电产业遭受了严重影响。

以笔记本产量来看,2021年也成为了重庆微型计算机设备的转捩点。2022年该产品的产量直接跳水至8631.92万台,下跌了19.6%。2021年也成为了重庆微型计算机设备的转捩点。2022年该产品的产量直接跳水至8631.92万台,下跌了19.6%。

打印机产量已经跌至巅峰时期的零头。

手机产量方面,2016年见顶之后,一路下行。去年重庆手机产量只有7032.03万台,相较于巅峰时期2016年的28707.36万台,下跌了75.5%。

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重庆的特色产业摩托车,也同样遭遇了严重下滑。

巅峰时期的摩托车一年产量高达849.23万辆,但到2021年只有438.39万辆,腰斩了。

同时,受新能源汽车搅局影响,重庆的另一支柱汽车制造业,也遭受了影响。

1978年重庆汽车产量0.16万辆,1988年1.66万辆,1996年11.47万辆,2006年突破50万辆,2009年突破100万辆,2013年突破200万辆,2015年突破300万辆,2016年到达高峰,315.62万辆。

好在重庆立刻抓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重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5,这才在之后几年里,将汽车产量逐渐又拉了起来。

03 | 重庆别无选择

面对房地产投资快速下滑以及工业失色,重庆在当下的环境下想要补救,房地产方面根本无从着力,只能对工业下手。

而要扭转产业转移的速度以及新能源汽车搅局带来的影响,只能是留住产业、升级产业、引进产业、培育本土优势产业。

然而,在当下全球经济形势之下,要做到其中一点都很难,遑论同时做到四点。

但重庆没有退路,别无选择。

为了实现留住产业、升级产业、引进产业、培育本土优势产业四个目标,重庆在最新发布的《行动方案》中提出:

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金融保障能力、加强人才保障能力、强化招商引资、严格责任落实。

营商环境、资金、人才、监管,的确是产业升级成败的关键。

最终能否实现蝶变,只能等待时间来揭晓答案。

 

热点资讯

舆情监测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