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园财经

探访延庆冬奥村

2021-09-2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随着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北京冬奥会的脚步也越来越近。还有不到150天,中国即将进入“冬奥时间”。

  为了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我们付出了哪些努力?当前,北京冬奥会各方面准备情况如何?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国资委新闻中心举办的中央企业党建成效集中采访活动中,来到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一局参与投资建设的延庆冬奥村及延庆山地新闻中心项目。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项目已于2020年底完工,目前正在进行比赛接待前的运营调试工作。赛时,这里将为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提供1500多个床位,并承担北京冬奥组委会居住办公功能。

  延庆冬奥村与地形地貌完美融合

  穿过漫长而蜿蜒曲折的高速公路隧道,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延庆区的海坨山。在这座北京第二高峰的山脚下,诞生了一个既具有中国建筑神韵,又与地形地貌完美融合的冬奥村。

  远远望去,代表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坡型“大屋顶”和高挑的出檐掩映在山林之间;从高空中俯瞰,冬奥村的平面又与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民居所契合。

  不过,这样一座既有“高颜值”又有“高气质”的冬奥村,建设起来却并不容易: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首先为冬奥村所在地的高海拔而震撼。北京市区的海拔大约只有40米左右,而经过实测,延庆冬奥村所在的京郊高山峡谷大概有1000米左右的海拔。

  映入眼帘的延庆冬奥村,建造在一片不算平缓的空间上。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地方建设一座高标准的冬奥村,显然是艰巨的任务。

  “工程地处山区,地势地形处理难度非常大。经过对场地的多次测量和模拟实验,我们采用了悬臂式挡墙、临时支护钢管桩、临时支护土钉墙、主动防护网等形式将场地地形进行处理。”项目执行经理、总工程师殷博这样介绍。

  据介绍,延庆冬奥村总共用了400多根长短不一的抗滑桩进行护坡,其中最长的32米、最短的16米,这些植入地下后的抗滑桩就像是地基中的“骨骼”,能够牢牢将土地固定在一起,为后期的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还在现场了解到,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护山林,工地现场无法生火做饭。为了解决施工人员的吃饭难题,项目部开设2班次18辆班车,每天早晚往返生活区和施工现场,便于通勤、送餐。

  冬奥村具备“数字孪生操作系统”

  克服了种种困难,延庆冬奥村已向世人揭开了面纱。据介绍,项目正在进行比赛接待前的运营调试工作。记者也在现场看到,延庆冬奥村的不少商业设施和服务配套已经开始入场装修,一些冬奥会相关工作人员也已经入场办公。

  未来,运动员能够享受到怎样的住宿条件和服务?在运动员起居室内,记者找到了答案:在满满中国风的简约装修中,各种家具和设备一应俱全。为了适应冬奥会的特殊需要,起居室还预留了专门放置滑雪板等设备的储物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延庆冬奥村的床位非常舒适:记者在现场看到,运动员起居室的床位采用特制材料、弹性十足,可以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竞赛后获得充分的休息,迅速恢复体力。同时,床位还配有遥控器调节床的形态,让运动员在床上休息、阅读、看电视时更加舒适。

  在冬奥村看得见的质量背后,则是“看不见”的智能:在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延庆冬奥村数字孪生操作系统”。在大屏幕上,延庆冬奥村的总体布局,环境监测数据,人群分布等多方面实时信息得到了全面展示,在这套系统的帮助下,运行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冬奥村的最新动态。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plus/comment.htm

热点资讯

舆情监测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