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翔
注: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数字新动能研究组高级研究员。作者感谢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张菁老师的专业建议,但文责自负。
【核心观点】
1、假日经济正在成为疫后经济反弹的先行观测指标。
2、旅游流,尤其是都市旅游流正在成为人才流和城市竞争前奏的风向标。
3、居民消费倾向和消费偏好在疫情后加速转型,收入因素难以抑制消费从商品端向服务端转化。
4、城市竞争的新热点是打造“生活经济”。
5、看好城市群内的都市度假带和大都市内的休闲街区建设。
在印度疫情剧烈反弹、全球经济变幻难测、国际形势波云诡谲之际,2021年的中国社会展现出重疫之后的强劲反弹势头,并在“五一”黄金周期间迎来了一个小高潮。中国火热的假日经济现象背后蕴含了什么样的线索、形势和趋势?是否会如期引发今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有力反弹?能否折射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这些问题不但是国内大众的关切所在,也受到国际上各方人士的瞩目。
值得注意的是,恰在五一假日之前,国内最大的、权威度极高的民生调查“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在成都进行了隆重发布。《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以下简称“大调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在2006年联合发起和执行,迄今已连续进行15年。该调查累计调查近150万中国家庭样本,涵盖中国150多个主要城市和近 300 多个县。数据样本由国家统计局确定样本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专家学者提供学术分析支持,联合中国20多家头部数据公司提供辅助调查和数据分析。根据我们的回测和检验,这项调查具有优良的可置信性、预测性和稳健性。
根据这项权威调查公布的数据,结合当前的假日经济典型事实,我们可以较好地对上述问题做出预判和确认。基于此,我们的研究团队得出以下假日经济背后的趋势研判。
一、旅游流成为人才流的风向标
根据某旅游平台网的数据,假日期间最热门的航线主要集中在北京、成都、上海、深圳、三亚、重庆、广州之间。无独有偶,“大调查”在2020年末评判出的2021年十大最热旅游目的地是旅游目的地是成都、重庆、拉萨、上海、杭州等(见图1),和今年五一的实情高度相似。这几个城市的特点是经济发达、人文丰富、环境持续改善。
图1:2021年最热旅游目的地
数据来源:《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下同)
中国未来城市的大格局是城市群集约化发展,这就注定了未来的城市竞争是人口流入之争和人才驻留之争。如何判断一个城市是人口和人才的向往之地,假日中人们向往的旅游休闲之地是很好的风向标。这些地方的特点是风景优美、人文丰富、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具备新经济地理学所说的优良适宜性(Amenity)。在中国,哪些城市是这样的典型城市呢?
“大调查”今年评出的“十大向往之城”极具参考性。这些城市是:成都、重庆、拉萨、上海、杭州、北京、昆明、厦门、西安、青岛(按热度排名)。这十个城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传统的一线城市,即北京、上海,这说明一线城市仍将是未来的人口集聚之地,“逃离北上广”的担忧暂时可休矣。
二是新一线城市,尤以成都、重庆、杭州为代表,其中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核心,也是中国当前最具想象力空间的城市经济新形态代表。最热旅游目的地的背后是最热人才关注地!例如,即便经历疫情,成都市民的幸福感仍在提升,2020年超过了全国均值 15 个百分点,在 36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三(见图2)。
图2:成都历年的幸福感曲线
三是待发展的战略要地,比如昆明和拉萨。这些城市在短期内吸引大量高端人才还有一定困难,但一旦成为旅游流的主要目的地,便会在未来提升造访量和人才关注度,并在社会交往中完成信息和数据交往,这对后发的战略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我们可以从假日中最火的旅游目的地中来判断未来的城市经济格局?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旅游已经从以往的单纯观光游览、看景点演变为休闲、体验和度假。尤其是“十九大”后,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社会而今的“旅游”更多地体现为劳动人民和中产阶级对中国文化和自身精神需求的追求。于是,可以明显发现,那些能发挥好本地人文特征、保有优良环境和适度经济水平的城市得到了游客的青睐,而这样的城市也正符合高端人才定居的需求。也就是说,文化游客所需要的城市禀赋和区域适宜性暗涵了外来移民的未来需要和生活要求。
二、服务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生力军
2019年,全国旅游收入破1000亿大关,四天实现收入1176.7亿元,同比增长16.1%。而在2021年的清明节,尽管出游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近80%,但收入额却不及同期的一半。但在这个五一假期,各类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旅游产品预订收入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一些大型平台企业的预定收入已经比同期翻番。以酒店为例,某旅游平台网的2021年“五一”假期国内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同比增长40%以上,客单均价比2019年同比增加23%。这说明,一是旅游消费从“清明”到“五一”后已经正式确认了反弹之势,二是旅游消费量价齐升,成为撬动内需的重要力量。“大调查”的数据显示,旅游消费进入2020年国民消费的前三名(如图3所示),并在2021年的消费偏好预期中排在了人们今年消费偏好的首位(见图4)!
图3: 2020年中国国民消费偏好排序
图4: 2021年中国国民消费偏好排序
人们对旅游消费的热烈和热衷,在今年这个五一假期得到了充分体现,为我们探测未来的消费结构变化提供了线索。实际上,通过追踪“大调查”的数据,我们发现,从 2012 年开始,旅游、教育、康养等服务消费的比重已经开始逐年递增,并连续进入年度消费偏好排序的前五名。在2010年,“大调查”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比例为4:1.到2015 年这个比例降为3:2.而在2020年,这个比例发生了根本逆转,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比例变为2:3.由此可见,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消费正在成为中国内需的生力军。
值得注意的是,以旅游为首的服务消费在未来几年的经济复苏中将承担内需排头兵的角色。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未来几年很可能进入通胀周期,为了保障生产和民生,有必要抑制住大宗商品和农产品等关键产品价格的过快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服务消费的价格上涨在所难免,也有必要通过服务价格上涨起到推动新经济、对旧产能进行优胜劣汰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可以从五一期间旅游的强势反弹中发现未来服务消费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和基础。
三、生活经济成为城市竞争的新抓手
今年五一期间,人们都在奔向哪里?据某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北京、上海、郑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长沙、南京等城市热门航线热度最高。其他订票平台的数据结果也大同小异。假日期间,一方面人们的出游偏好正在从观光看景到休闲体验转变,另一方面,生活经济发达的城市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目的地。
“大调查”数据统计出中国人2021 年最想访问的十大“向往之城”是成都、重庆、拉萨、上海、杭州、北京、昆明、厦门、西安、青岛(按热度排名)。与此同时,“大调查”还统计出“十大休闲之城”:贵阳、厦门、海口、成都、深圳、南昌、福州、大连、拉萨、长沙(见图5)。
向往之城和休闲之城多有重合,并且,这些城市90%位处南方、气候宜人,同时人文荟萃并具备丰富的城市经济业态、生活经济发达。典型代表如成都、杭州、长沙、厦门、福州等城市,人均GDP和人均休闲时间均进入全国前列,成为令人羡慕的“有闲有钱”城市。
图5:人均休闲时间最多的十大城市
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对标分析,我们发现,成为“有闲有钱”城市的主要支撑在于能否建立起生产内生化、生活内循环的生活经济形态。具体而言,这些城市更加注重在城市公共服务的软能力上建立竞争优势,由此吸纳人才持续留驻,从而形成“经济-自然-人文”三足鼎立的内生增长结构。
假日经济表面看是城市吸引游客的大戏,实际上是城市可持续经济的活力比拼。随着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端加快,未来城市经济的焦点将从“以物为先”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土地经济”向“生活经济”演进。具体地,从假日经济在今年的动态变化形势看,我们预测,都市旅游(城市群休闲)、近城带度假区、大都会休闲街区等新业态将成为未来吸引新生代和创意阶层的鲜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