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园财经

徳信地产调整进行时 半月连轴转让3家公司股权

2022-06-17    来源:观点地产网

又一家房企走上了持续转让股权进行重构的道路。

6月16日,观点新媒体透过企查查平台得知,德信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退出投资企业杭州沁都置业有限公司,退出前的持股比例为32.00%。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德信近期来转让的第一家企业。

6月13日,德清莫干山东麓建设有限公司股权发生变动,德信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持股由100%下降至51%;6月7日,德信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则又退出投资企业杭州润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退出前持股比例100%。

转售股权来得悄无声息,德信似乎也明白,在市场调整时,放手才是明哲保身的必要条件。

转股进行时

2017年9月,德信地产在杭州一品良筑实业有限公司退出投资后接盘杭州沁都置业,并于2019年将执行事务合伙人德清金晓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一并拉进了这笔投资。

于彼时,德信地产总占股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剩余股份则由新华园房产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康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瓜分。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沁都置业这家主营范围包含房地产开发、经营及房产物业管理的企业,成立于2013年11月22日,法定代表人为宣兴茂,而宣兴茂手里除了拥有杭州沁都置业外,还包括杭州一品良筑及杭州康成投资管理两张牌面,所以在德信地产转售股权后,杭州一品良筑摇身一变成了接盘方。

目前,杭州沁都置业由杭州一品良筑实业有限公司、杭州康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股,比例暂不详。

除退出投资外,新华园房产也消失在杭州沁都置业的股东行列中。颇具玩味的是,该公司不仅与德信地产同日退出投资,另于6月7日接盘了德信地产转让的其他公司股权。

彼时,德信地产转让杭州润郎100%股权,该企业管理公司于2021年才成立,注册资本3.1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百大集团董事长陈夏鑫,而就在该公司被转让的前一个月,还与德信地产共同投资了杭州德信东来置业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同样为3.15亿元,持股比例30%。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杭州润郎接盘方新华园房产成立于2000年,由上海西子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8%、杭州西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2%。而上海西子联合投资则由陈夏鑫本人持股100%,杭州西奥投资由陈夏鑫持股99.90%。

前脚转让在手多年的股权,后脚还对近期接盘股权进行了大调整。

公开信息显示,杭州工商信托于2020年8月出资1000万元从德信中国手里获得了德清莫干山东麓建设20%股权,后于2022年3月,杭州工商信托正式退出该公司,德信地产的股份比例则又从80%回到100%。

然而仅仅过去三个月,德清莫干山东麓建设股权又一次发生变动,德信地产转让49%该公司股权予德清瑞发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自身持有另外51%股权。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德清莫干山东麓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法定代表人为德信地产旗下杭州凯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润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高管杜盛。

另一边,新投资方德清瑞发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上海广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与德信地产共同持股杭州弘贤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5月9日,德信地产新增投资杭州弘贤企业管理,投资比例92.5%,认缴出资额1480万元;一周不到,德信地产又再次转让了杭州弘贤企业管理52.5%股权,上海广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最终接盘。

调整背后

有关近期德信地产的3项股权交易,观点新媒体透过德信方面的相关人士得知,德信地产近半个月来的交易属于正常经营行为,包括历史清算项目、股权清理及信托资管明股实债入股,多种情况都会有。

而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则表示,企业进行接连的买卖行为通常与到期债务及现金流压力有关。

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5月31日止五个月,德信地产实现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150.3亿元,同比下降约55.41%;累计合约销售面积约7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81%。

另据观点新媒体此前报道,截至2021年末,德信地产自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总额为约308.97亿元,其中约157.41亿元须于一年内偿还,而非受限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无法覆盖一年内有息负债。

除了内债,德信地产待偿还的美元债。

此前于4月,德信中国已按未偿还本金额2亿美元11.875%优先票据,连同累计至到期日的应计利息悉数偿还2022年票据。目前,德信地产将到期离岸债券还剩下2022年12月3日到期约3.5亿美元债,利率9.95%。

虽然销售端呈现疲软趋势、美元债约在身,德信地产还是要向外界传递信心。

4月末,德信在杭州土拍场上拿下了两宗地,包括摇号竞得位于杭州开发区荷禹路与临平大道交汇东南的地块,成交总价10.67亿元,;与杭州城投共同竞得杭州未来总部社区启动区块,总价11.98亿元,两宗地块溢价率均达到12%。

如此看来,对于德信地产来说,除了扩储,当下最要紧的还是避免债务再融资风险、尽快扩充资金。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plus/comment.htm

热点资讯

舆情监测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