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债破冰、被选为示范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碧桂园逐渐构筑起市场信心的“围墙”。
随后,这家民企在资本市场开启了一系列维持“信心”的操作。
6月15日,碧桂园宣布以现金要约购买于2022年到期的尚未赎回4.75%优先票据。
据了解,碧桂园本次计划赎回的优先票据将于7月届满到期,截至本公告日期,票据未赎回本金总额为6.834亿美元。
公告提到,6月15日,碧桂园已向合资格持有人提呈要约以现金购买任何及全部尚未赎回票据的本金额,购买价应付获接纳购买票据的合资格持有人的购买价将相等于票据每1000美元本金额1000美元。
另据观点新媒体统计,自2021年12月以来,碧桂园已经累计11次回购公司美元债,其中,2021年12月15日完成回购2631万美元2026年到期的5.625%优先票据,同年12月30日再度回购1410万美元2022年到期的7.125%票据。
进入2022年,该公司回购次数不断增多,不过单次回购金额并不算太大,基本在500万美元到900万美元不等。相比之下,6月15日此番回购,算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较大的一单。
对房企而言,回购即将到期的美元债,一方面能够避免发生债务违约及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在美元债普遍下跌的情况下,提前赎回亦能够节省一定的财务成本。
与此同时,在房企降杠杆的要求之下,企业回购美元债亦能降低负债率水平,促使企业降档。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但归根结底,房企频繁回购债券的最重要原因是维持资本市场的信心。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回购美元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资金面相对宽裕,这对市场信心的重振具有积极的作用。
据了解,2021年,由于部分房企的美元债违约、国际评级机构频繁下调信用评级等影响,房地产行业整体信用结构受到一定影响,房地产美元债市场出现持续下跌的趋势,不少中资地产美元债普遍出现超20%的跌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行业信用整体萎靡的情况下,碧桂园亦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进入2022年1月,碧桂园同样出现股市、债市的双重下挫,该公司股价在3月25日录得最低值3.26港元,美元债亦多次跌破70美分的关口。
信心比黄金重要,碧桂园连续多次回购美元债券,亦是给资本市场释放出“不缺钱、有信心”的信号。
在碧桂园之外,包括旭辉控股、建业地产、中梁控股、融信中国、正荣地产、雅居乐、祥生控股、佳源国际、世茂集团、时代中国等在内的企业接连回购公司债券,以提振市场信心。
就在5月18日,瑞安房地产宣布,赎回6亿美元高级永久资本证券。
赎回证券ISIN编码为XS1632358112,通用代码为163235811,债券利率6.40%于2022年可赎回的高级永久资本证券,赎回本金总额为6亿美元的所有未赎回证券,赎回日期为2022年6月20日。
更早之前的2021年10月末,建业地产将其在岸银行账户内30亿元资金汇出至其离岸银行账户,用于偿付11月到期票据本息。11月8日晚间,建业地产公布,已全部赎回2021年到期3.63亿美元6.75%优先票据。
同年11月7日,新城控股宣布,以公司自有资金提前赎回存续金额为3.5亿美元的美元债券,并予以注销。
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去年下半年,近25家房企提前回购境外债券,回购次数超过150次,涉及资金超过25亿美元。
此前,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些中资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回购境外债券,这体现了企业对自身发展前景的信心,预计对于缓解市场紧张情绪、恢复市场信心将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此次碧桂园回购,分析人士亦提到,提前赎回美元债可以对外界释放信心,有利于后续融资。
事实上,碧桂园整体资金面相对安全,融资渠道也较为通畅,一直被看作是比较稳健的企业。
2021年年末,行业融资受限的时刻,碧桂园成功发行10亿元公司债,为市场融资纠偏;今年5月,碧桂园与龙湖、美的置业等共同被列为“示范企业”,并率先发行5亿元公司债,释放民营房企的融资信号。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碧桂园一直被资本市场视为地产行业的风向标,而这家房企成功发债亦被市场看作是房企融资回暖的重要信号。
然而,近期资本市场对房企的信心再度受压。以民企为例,除了碧桂园,包括旭辉、奥园、雅居乐等多家企业均出现美元债异动现象。
信用的崩塌只要一瞬间,但信心的重建或许还需一些时日。
此时宣布回购美元债,无疑将给市场带来稳定的信心。而此次回购之前,碧桂园存续的美元债有18只,存续规模117.2亿美元,一年内到期规模有13.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