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园财经

买房,也是一种心态,人心向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021-10-25    来源:子木聊房

  先说两个事儿:

  一是“深圳女子花4150万买房被中介吃250万差价”,数额巨大跟普通人距离很遥远,但告诉大家一个事实:

  当下楼市行情不好,中介竞争激烈,任何突破底线的事情都能干出来,富豪都被坑,更何况普通人。

  买房前,一定要选择靠谱中介,做到三方互通,谨防吃差价。

  这个我之前多次强调过,也专门写了文章让大家避坑,如果她当时看了,悲剧就不会发生。

  另一则是“爸妈突然通知给我买房了”,这则新闻跟大家的关系非常大,有借鉴意义,所以着重摊开了讲,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女孩子在网上自诉:“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爸妈突然通知,给她买了一套172平米的房子,房本上还写着她的名字,惊讶之余满是感动,实在忍不住想给广大网友分享一番”。

  可能小姑娘不知道,早在2500年前,孔先生就讲过:

  “不患寡而患不均”。

  尤其现在这个“房吃人”的社会,年轻人本来就为房子疲于奔命,神经敏感,这时候分享“幸运所得”,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刻意炫耀”。

  所以,一时间涌现出几万条留言,祝福声,寥寥可数,质疑声,如万流汇聚。

  不过,这次网友们的做法,也有根据。

  一般父母给成年子女买房,房本写子女名字,即使全款买房也需要孩子签字的,即使到不了现场,寄签或者线上签约都要做到位。

  而这姑娘,竟然没有参与任何一个环节。

  不过,根据我的了解,很多小地方卖房也存在操作不规范的事情,只要父母拿着户口本和孩子的身份证就可以偷偷代签,这也能勉强解释的通。

  但有一个细节,我认为也没法解释了。姑娘说,父母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她很忙没有接到,紧接着父母说给她买了一套房,并发来一张房产证。

  在我印象里,好像还没有什么地方能有“当天下证”的办事效率,买房不是买玩具,里面的手续复杂,即使是二手房过户也需要时间。

  “姑娘炫房”大概率是一起营销事件。但更重要的是,在这背后,我看到购房者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

  比如有的网友比较愤怒,“拿父母的钱买房算什么本事?”

  还有的网友分享经历,“父母突然给我买了两套公寓,我是该笑呢还是该哭呢。”

  今天站在家庭财富角度,告诉大家,该如何处理“父母、孩子、房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去年下半年,我注意到北京楼市成交量连续上涨,出现异动,紧急撰文喊大家上车,时不我待。

  北京读者小刘找我求助,说在海淀看上一套房,但钱不够。我说,跟父母商量一下,是否家里能提供援助。

  他突然态度很坚决,“家里倒是有存款,但我不能要!我都毕业几年了,好歹也是县城里的状元。”

  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活脱脱二十一世纪好男儿。

  小刘的确很优秀,毕业后赚钱速度也很快,但再快也跑不过行情。随后海淀房价疯涨,他选的那套房一个月涨价80万,最终还是放下了面子,向家里寻求援助买了房。

  要我说啊,小刘确实是个很有骨气的,在这个社会当中能有几个这样的?但是有些事儿并不是说你想怎样就怎样,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没有遭受过社会的毒打就不可能知道这个社会是多残酷。或许话说的有些偏激,但还是有些道理的。

  其实买房,就是一个跟市场博弈的过程,这时候你需要理性的跟家人共建一个“投资集体”,这跟你有没有赚钱能力无关。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房价是上涨的,而你必须要买房,那就要赶早不赶晚,你的目的是将家庭财富利益最大化。

  当然,父母帮你买房不是义务,你用父母的钱买房也不是“啃老”,这部分钱是亲情连带的无利息贷款,你是一定要“还”的。

  但如果父母经济能力有限,还要逼着父母砸锅卖铁,借钱负债给自己买房,还认为这天经地义的,说实话,很可耻。

  请来做保洁的李阿姨,每天都要跟我捋一遍她的神仙儿子。

  30多岁的人了,天天呆在家里打游戏。去年想娶媳妇儿,逼我们拿钱,彩礼加房子首付,48万,把我俩在北京打工10年赚的钱全部花光。

  本来儿子承诺承担2100的月供,结果一分不还,还是逼我们俩。

  我说,惯的他,狠下心不管就行啊。

  李阿姨皱着眉头,好不容易娶了个媳妇儿,不管的话,媳妇儿就跑了……这在我们那,祖祖辈辈可算是丢人了。

  小刘和李阿姨儿子,分别代表“自力更生”和“啃噬父母”的两派,在这之间又有无数种家庭状况,正所谓,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买房似乎只有一种解法:

  恰当的时机购入适合的资产,理性客观地分析投资和产出,把家庭作为一个集体进行科学配置,这时候就要脱离人情世故的影响。

  希望你能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深意。

  当然有时候父母给孩子买房,不单是惊喜,还有可能是“惊吓”。

  前几天读者小张跟我诉苦,说自己在上海打拼,准备安家,突然国庆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说让他赶紧回老家某售楼处签合同。

  原来他父母用他的名字在老家偷偷买了一套住宅,5万定金已交,购房合同必须由本人去签,而且父母承诺要出首付。

  听到这个消息后,他脑子嗡嗡响。

  因为他一直计划在上海买房,而且马上要攒够5年社保的买房资格。

  如果名下有了其他房子,根据上海限贷政策,他将失去“处女贷”资格,首付直线上升,根本买不起目标房源。

  于是他急匆匆回去退房,5万块钱定金打了水漂。但更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

  他得知,其实上半年父母早用他的名字买了一套公寓,因为是全款,所以不需要他参与,父母美其名曰“为下一代投资”。

  这笔钱本来计划在上海买房时,凑个首付用的,现在套在了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寓里,退不掉也卖不掉。

  钱是父母的,他也无法怪怨,但这个“惊喜”,的确很沉重。

  房地产四十年,楼市投资逻辑早就更新了几代,所以大部分父母,已经完全跟不上现代思潮了。

  尤其是小城市的父母,对购房认知还处于老古时期,手上有钱,动不动整个公寓,投个商铺,最后都给开发商做了贡献。

  这时候,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家庭,年轻人一定要及早跟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家里有多少存款,多少是可以活动的资金,都要盘算明白。

  有时候买错了资产,还不如把钱放在银行里吃灰。

  关注房产这几年,最大的感触是,每一套房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人情冷暖。

  有人跟我抱怨,爸妈偷偷给弟弟买了房,而对自己一分都没出;也有人分享每天去看学区房的经历,而孩子只有1岁;有人感恩自己要结婚,父母拿养老钱帮自己买房;也有人为了分一套房,家人撕破脸上法庭的……

  其实父母和子女只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有深有浅,有温馨也有磨难,是不由人的。

  父母不是圣人,也不是坏人,就是有一些小心思的普通人。

  无论他们愿不愿意帮助下一代买房,都应当感恩。

  爱,而不求他之爱,亦为大爱。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plus/comment.htm

热点资讯

舆情监测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