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康旅

马上消费金融科普|保健品诈骗成“重灾区” 老年人防骗攻略请收好

2022-04-28    来源:品质家园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一些不法分子便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健康、防骗意识薄弱等特点实施诈骗,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多种多样,其中养生保健领域成受骗的“重灾区”,许多老年人深陷其中被骗光了大半辈子的积蓄,不仅掏空养老钱,甚至严重损害身体,延误病情治疗。

北京一中院发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涉老年人诈骗案件数量和犯罪数额均大幅增长,涉及领域包括养生保健、投资理财、文物收藏等,其中养生保健领域的案件占比最多,共计17件案件,占比超4成。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群体关注养生、健康问题的迫切需求,利用他们缺乏电信网络诈骗识别能力、证据留存意识不足等弱点实施诈骗,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家庭造成严重损害。

马上消费金融(下称“马上消费”)科普小课堂,今日就给大家讲讲如何识别老年人养生保健领域的诈骗,如何防范远离骗局等。

不久前,某市一独居老人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为国家保健中心的医生,通过一番嘘寒问暖后获取了老年人的病情,便开始吹嘘某种品牌的保健品,宣传他们公司正在研究的药品对治疗老年人的心血管病、高血压非常有疗效,骗取老人的信任后,老人稀里糊涂花了十多万购买。事后家人来看望老人时发现情况不对,但已经无法联系上这位“专家”,随即报警。警方展开调查发现这个团伙推销的保健品都是三无产品,进价不到20元卖给老人却高达2000多元,非法获利超过300万元。

保健品领域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比如利用“组织义诊,免费听专家养生讲座,鸡蛋大米免费送,外地旅游免费去……”等虚假宣传吸引老年人,然后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消费,并实施诈骗。

熟悉三大诈骗套路 做好防范

虽然这些手段我们在很多科普案例中都已见过,但是依然有不少老年人频频上当受骗。这其中究竟有哪些套路?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自家老人被骗呢?

套路一:“黄牛”拉拢,免费送礼。

最先接触老人的群体是“黄牛”,他们常常在社区分发小卡片,手中掌握老年人的联系方式与家庭条件,或是电话联络嘘寒问暖,会利用免费发放礼品吸引老年人,并拉去销售地点,以此获取老人的信息。

套路二:“讲师”洗脑宣传,夸大功效。

诈骗团队中往往会有所谓的“讲师”,他们是行骗的主体,这些“讲师”“教授”常常冒充中医世家或者部队医院专家,通过开设讲座、虚假检测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夸大承诺,再加上洗脑的诈骗销售语言,让人防不胜防。

套路三:嘘寒问暖,亲情服务。

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渴望关爱的心理需求,以销售保健品等名义接近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他们与社会和家人联系少,孤独感更强。诈骗分子通过长期与老年人聊天、聚会、旅行等方式,在情感上取得老人信任,降低老人的防范意识。

远离保健领域骗局 老年人防骗提醒:

许多养生保健诈骗的受害者为本身有慢性病、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无论对财产还是身体健康都造成严重损害。建议老年人要提高防骗意识,了解保健品知识,下面几点防骗建议请收好。

相信科学,理性看待保健品。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提示:保健食品不能治病,选对用对才能有助健康,一般情况下,每种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不超过2种,那些包治百病、无所不能的保健食品是不存在的。同时购买时应尽量选择超市、药店、专卖店等场所或者信誉较好的电商购买保健食品,注意查看商家是否取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其经营范围是否含有保健食品销售,要认准“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如有不适可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加强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远离推销,拒绝利益诱惑,遇到无法辨别真伪的情况及时向家人或者有关部门求助,同时记得保存转账记录、收据、对方身份信息等客观证据。

保护每个老年人,就是保护每个家庭。建议年轻人平时多多和家中老人联系,了解近况,及时关注老人身体健康和心理情况,日常多多为他们科普防骗知识。希望广大老年人远离诈骗,安享幸福晚年。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plus/comment.htm

热点资讯

舆情监测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