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女主管放弃百万年薪,转行创立美食自媒体,拟在美国上市,总市值近30亿(港元))。”
这是去年香港本地饮食及生活品牌DayDayCook(日日煮)宣布将上市时,媒体所叙述的故事,时隔一年,这场富有“诗和远方”元素的奔赴并未顺利实现,而是增添了些许波澜。
据资本市场消息,近期,日日煮放弃借壳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计划,改以IPO(首次公开发行)方式,继续争取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这家公司于2021年8月份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Ace Global Business Acquisition Limited(Ace)签署协议,拟进行合并及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DDC”。
根据协议,Ace计划以私募投资公开股票方式融资约3000万至4000万美元,假若没有股东赎回,合并后的新公司于成交时预估价值大约为3.77亿美元(折合约29亿港元),并将从Ace的信托账户获得4690万美元现金。
日日煮现有管理团队将在交易完成后,继续经营合并后的新公司。
资本青睐与盈利难题
日日煮于2012年在香港成立,起步阶段以烹饪短视频内容切入市场,在YouTube、Facebook等平台构建美食社区,其品牌创始人为朱嘉盈,本科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曾担任汇丰投资管理部证券研究部主管。
彼时有文章称,缘于对美食的热爱,朱嘉盈在Facebook上定期地分享食谱的视频,短短几个月内就受到超过5万的关注,随后受此鼓舞,她辞去香港汇丰主管职务,全职经营“日日煮”平台。
2015年,日日煮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正式进入内地市场,当时正值网络PGC内容的崛起,日日煮在优酷、腾讯视频、新浪微博、小红书、微信等平台同步内容投放,逐渐成长为综合性的烹饪及泛生活领域内容平台。
在发展进程中,日日煮历经数轮融资,吸引的投资者包括C资本(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郑志刚旗下)、阿里巴巴创者基金、合一资本、Ironfire Capital、香江集团、Taliscapital、500Startup、恒基地产主席李家杰的私人投资基金、美国私募基金Proterra Investment等,获投数额超过8000万美元。
据悉,截至去年中旬,日日煮发展成为全网同类型内容覆盖最多国家和地区美食自媒体,视频总点击量第一、累积视频浏览量超过30亿次,并在全球收获超过1000万元的订单;其平台拥有8000万活跃用户以及500万付费用户,并于内地拥有3个线下美食生活体验馆。
一系列迹象表明,日日煮的概念颇受资本青睐,但在这背后,日日煮却面临变现困难及亏损的窘境。
2019年底,日日煮启动重要策略转变,即不再局限于“平台”,转而塑造“品牌”,并在RTE(速食)和RTC(快速烹饪)两大领域推出多款独家产品,进军预制菜赛道。
然而,有市场分析指出,一方面,日日煮的带货能力远不如一些野食小哥、李子柒等头部创作者;另一方面,预制菜赛道是当下的热门赛道,涌入了诸多实力强劲的玩家,反观后来者日日煮,在供应链、创新等方面都要逊色于老牌玩家。
所以,日日煮在RTE(速食)和RTC(快速烹饪)两大领域的一番折腾,非但没有增加其营收,反而日益亏损。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日日煮收入分别为1.56亿元、1.69亿元、0.88亿元,净亏损为1.58亿元、1.14亿元、3.46亿元。
三年亏损7亿多元,上市成为日日煮无奈的选择。
SPAC潮退
实际上,早在2020年,日日煮便传出过要登陆港股的消息。一年后,港股上市事宜不了了之,日日煮宣布决定以SPAC的方式在美股上市。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SPAC即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ies,意为特殊目的并购公司,是一种由发起人设立、通过IPO上市募集资金以收购不特定资产的特殊目的公司。
相比传统的IPO,采用SPAC可以更低的成本上市,同时周期也更短,最重要的是,上市门槛比较低,对于公司营收状况、净资产、市值等方面也没有严格的准入限制。
因此,尚未盈利的公司难以通过正常IPO途径上市,但又急需资金,就可以通过借助空壳SPAC公司,达到快速上市的目的。
受疫情影响,2020及2021年全球央行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充裕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标的,助推了SPAC在美股市场的繁荣。
据研究机构统计,2020年,美国共有248家SPAC上市,募资超830亿美元,是上一年的6倍,占美国全年IPO半壁江山。
2021年,美国有610家企业通过SPAC上市,融资额超过1610亿美元,占到美国市场新股发行64%,已然超过传统IPO。
在国内,SPAC的火热也吸引了李嘉诚、郑志刚、王石等一众大佬入场,其中,郑志刚就参与过对日日煮的投资。
去年底,港交所宣布正式设立SPAC上市机制,于今年1月1日起生效,中国香港成为继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后第四个引入SPAC机制的亚洲证券市场。
不过,香港的SPAC上市制度相比美国更为严格,其并未照搬既有机制,而是基于自身实际,在上市、寻找并购目标,和并购交易均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港交所上市主管陈翊庭在传媒发布会上表示,不预期SPAC会成为主流,推出SPAC不是为了取代传统公开招股的方式,而两者是互补的关系。
他续指,在设计SPAC机制的过程中,港交所一直与持份者紧密沟通,务求充分了解市场的需要、运作和关注。新规则将大致按照建议所述实施,并因应一些商业因素作出修订,确保兼顾上市公司质素与市场考虑。
美国SPAC市场的狂热也引起监管重视,去年初开始,美国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出面警告SPAC风险;同年4月,SEC进一步在公开声明中称SPAC披露的财务预测大幅高估企业未来的业绩水平;5月,SEC主席Gensler出席美国众议院听证会中指出,SPAC拥有较高的摊薄成本和风险,并要求SEC制定新的规则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2022年3月3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针对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以及SPAC与私人运营公司之间的后续业务合并交易(称为de-SPAC交易)的拟议规则。
新的监管草案旨在强化SPAC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准,遏制SPAC业态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证券欺诈、利益冲突等问题,令SPAC投资者得到与传统IPO一样的保护。
此外,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股票市场的波动受宏观经济、政府政策、市场情绪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美联储缩表,全球流动性紧缩,以及俄乌冲突使得很多国家股市出现大幅回调,也导致SPAC吸引力下降。
今年第一季度,美国SPAC上市热度出现断崖式下跌,通过SPAC上市的公司共计55家,相比去年同期的133家下跌了近60%。
综上所述,在SPAC浪潮退却及监管趋严情形下,日日煮在业绩方面的不良表现可能会成为较大阻碍。
在最新声明中,日日煮称,因应目前市况终止有关合并建议。公司创始人朱嘉盈亦表示:“对美国上市前景仍感兴奋,但在SPAC投资环境不利,决定以更直接方式上市,并获股东和董事会成员支持。”
目前,日日煮没有提供具体的上市时间表,但宣布还将进行IPO前的新一轮融资,投资者除现有投资者C资本外,也获新投资者Brinc、溢达创投(Esquel Ventures)加入。
不过,若选择传统IPO模式,日日煮同样需要面对盈利考题,能否成功上市还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