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23年5月29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进入60天倒计时。毋庸置疑,这场以“绿色、智慧、活力、共享”为办赛理念的世界级赛事将对蓉城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立足成都发展现状,结合仲量联行的过往经验和城市研究,解读大运会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带动。
产业提质进行时
时值成都全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工作,以大运会为代表的国际大型综合赛事,无疑是城市产业提质升级、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手和动力源,将持续显现其刺激效应。它不仅将赋能以健身、体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体育服务业、体育相关装备制造业等体育产业,还可以结合“体育+”和“+体育”等复合发展模式带动体育产业发展,更能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会展、乡村振兴、科技、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
2023年4月13日,成都市发改委公布的《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方案》中,体育产业已被明确纳入“新消费”产业生态圈之中,大运会的带动效应正逐渐显现。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这场国际性综合赛事将带动成都体育产业从开发生产、传播运营到消费服务的全链条提质升级。
大型赛事挖掘更多城市机遇,长期赋能经济增长。作为世界级赛事,大运会将成为成都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与国际对话的窗口,更是展示和应用成都新能源、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创新优势产品的重要场景,有望为成都对外贸易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提供动力,吸引国际资本,挖掘合作机遇。
区域价值再提升
“以点带面”,大运会场馆群串联产业、生态与消费,助力区域功能升级。2009年,作为深圳大运会主场馆的“春茧”动工建设,也正式拉开了整个深圳湾开发的序幕。如今,深圳湾已发展成为深圳最具活力和投资价值的超级总部聚集区。深圳湾的实践表明,大型国际赛事的导入和城市公建设施的建设,是城市重点区域开发的历史性契机,将带动其所在区域的跨越式发展。
据官方资料显示,成都大运会共有约51个新建及改造场馆,其中21个市政类场馆设施(非大专院校既有场馆)遍布城市各主要区市县。它们将以点带面,成为所在板块的区域开发与升级、基础设施与公服配套功能完善、商业与消费发展等方面的潜在引爆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大运会两大重要场馆所在的东安湖和凤凰山区域。
东安湖体育公园包含“一场三馆”,总面积超5000亩,以主场馆为核构建的“东安湖活力城”,现已成为产业、生态与消费发展的热土。产业方面,已签约引进18个重大产业项目,其中百亿级项目3个,包含威马汽车全球研发总部、浙江大华等。生态方面,以“一湖映一阁,四园十二景”打造世界公园城市的自然会客厅,公园/绿道重要节点与商业集市、体育赛事、生态观光、电子竞技等复合业态相结合,已经成为本地居民消费者热衷游览的热门目的地。
东安湖体育馆
无独有偶,凤凰山体育中心的建设,结合天府大道北延线改造,“北乱”的城市形象被革新。同时,配套建设的大融城奥特莱斯和高端酒店也将使区域配套功能得到完善,支撑区域常住人口导入。下一步,结合市域铁路S11号线的开工建设,区域将成为成德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和门户节点,区域价值将得到持续提升和释放。
凤凰山体育馆
秉持绿色低碳、节俭办赛的理念,这些体育场馆在赛事结束后,将迈入长期可持续运营的赛后利用阶段。成都大运会约51座新建及改建体育场馆的持续有效利用,势必将成为赛后成都的城市新焦点与新课题。
仲量联行成都战略顾问部负责人于清华表示:“为避免赛后场地闲置浪费,场馆在前期策划和设计阶段,应统筹赛事需求和赛后利用,基于市场化思维,充分考虑赛后场馆灵活运用的技术问题,指导场馆建筑、空间、平面等各维度的设计,尽可能避免赛后改造带来的高成本问题。在赛后利用阶段,应充分结合场馆特征、区位位置等情况,整合商业、体育健康、文化旅游、会展、休闲娱乐等功能,坚持市场化运作,以期在多元业态组合下实现场馆的长期可持续运营。”
“国际”+“消费”双驱动
目前,成都正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大运会将在“国际”与“消费”两个维度为其提供增长动力。
国际吸引力提升带动成都消费的“国际”化。2011年大运会举办地深圳,当年累计接待游客769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021万人次,占比达到13.3%,旅游客群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大型国际赛事活动在增强城市国际知名度与吸引力的同时,更多国际游客到访带动旅游客群结构的改变,进而带动消费产品的国际化。
成都大运会及未来更多国际大型赛事活动的落地,结合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将带来更多的国际游客,推动旅游消费产品的革新。一方面,一批更具国际化视野与服务水平的旅游产品及场景将不断出现,通过发展免退税经济等措施,提升成都消费产品的“国际化”。另一方面,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熊猫等超人气IP、火锅等美食元素以及“公园城市”“休闲城市”的气质,将被更多游客带向全球,助力在地文化走向国际。
“公园+体育”、“文化演艺”增添成都消费的“特色”化。随着消费升级和冬奥会等赛事的带动,体育运动的大众参与度快速提升并进入细分发展时代。在成都,滑雪、露营、骑行、滑板等户外运动方兴未艾,受益于需求端走强,各细分领域的体育运动零售品牌,如ARC’TERYX始祖鸟、PATAGONIA、BURTON、SALOMON等品牌的西南首店、旗舰店纷纷抢滩成都。体育消费正为成都的“首店经济”添砖加瓦,“公园+体育”将成为成都消费的特色标签。
此外,“文化演艺”消费正迎来巨大增长空间。大型赛事的体育场馆,由于其在空间及平面具有“非标化”特征,成为文化演艺等业态发展的优质土壤。成都享有“演艺第四城”的美誉,大运会丰富的场馆设施将成为体育活动赛事、演唱会、音乐节、电竞、演艺及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推动“文化演艺”消费产品的供给,为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添文化特色。
纵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发展之路,一场世界级赛事是举办城市实现能级跃升的重大节点性事件,其对城市的影响不仅限于赛事举办期间,更能引领城市迈上新的发展阶段,为后续产业提质升级、功能和消费全面提升以及城市品牌综合塑造带来全方位、可持续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