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指数 观点指数监测一二三线城市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土地供应数量3891宗,环比增加107宗,同比增加31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环比增加8.3%,同比增加0.8%;供应土地起始楼面价环比上升24.4%,同比上升33.6%。
报告期内,一线城市广州、上海挂牌第二批集中供地,二线城市供地主力是南京、长沙、重庆、天津、合肥等,土地供应呈现量升价减的特点。
成交方面,报告期内一二三线城市成交土地数量2832宗,环比增加116宗,同比减少660宗;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环比增加9.8%,同比减少28.2%;成交总价环比增加43.4%,同比减少45.4%;成交楼面均价环比增长30.6%,同比下降23.9%。
前50房企单月扩储涨88.4%,滨江新增土储近百万平米
观点指数发布的"1-7月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储备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前50房企新增土地建筑面积为5376万平方米,同比减少81.3%。
其中,中海地产、招商蛇口和保利发展新增全口径土地储备分别为438.2万、429.3万以及411.8万平方米,处于领先地位。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从单月拿地数据来看, 6月前50房企拿地体量环比涨幅较大,同比跌幅收窄,新增土地建筑面积为1083万平方米,环比上升88.4%,同比减少86.9%,较上月收窄3.4个百分点。
六月末进行的杭州第二批集中供地,滨江集团拿地积极,斩获12宗地块,涉及拿地权益金额约215.6亿元,单月新增土地规划建面98万平方米。
早前进行的杭州首批集中供地,滨江集团亦拿下11宗地块。
另外,报告期内拿地力度较大的企业以央国企为主,包括建发房产、武汉地产、中国铁建、越秀地产、中建二局、苏州新高城发等。
土地供应爬升,同比降幅收窄
数据来源:Wind、观点指数整理
观点指数监测一二三线城市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土地供应数量3891宗,环比增加107宗,同比增加31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25723万平方米,环比增加8.3%,同比增加0.8%;供应土地起始楼面价1986元/平方米,环比上升24.4%,同比上升33.6%。
数据来源:Wind、观点指数整理
住宅用地方面,报告期内一二三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1046宗,环比增加115宗,同比减少57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7870万平方米,环比增加26%,同比减少18%;供应土地起始楼面价5427元/平方米,环比上升26.2%,同比上升82.4%。
分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广州、上海公布第二批集中供地地块信息。其中,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挂牌14宗地块,总土地面积47.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6.6万平方米,总起价253.1亿元,已于7月18日进行出让。
与首批供应地块相比,广州二批次供地体量下降,中心区供地比例上升,天河区时隔一年半再推宅地。
交易规则方面,除海珠一地块继续沿用“竞地价+竞自持+摇号”的规则外,其余宗地采用“限地价+摇号”的方式,取消“竞自持”环节,一定程度上将提高企业参拍的积极性。
上海第二批集中供地挂牌34宗涉宅用地,包括2宗城中村旧改用地,总土地面积约1795亩,总建筑面积107.1万平方米,总起价746亿元,将于7月25日开拍。
二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256宗,供应土地建筑面积为2760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6.5%,同比增加116.3%;供应起始楼面价为6804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9.1%,同比上升152.3%。
南京、长沙、重庆、天津以及合肥是报告期内的主要供地城市,其中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推出44宗商品住宅地块,总起价755.8亿元,总出让面积196.9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2.36万平方米。
南京本次挂牌地块有31幅地块延续“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政策,另外有13幅地块实行“差异化定房价,按程序报备”政策,即出让时不设定毛坯限价,在开发企业完成开发后向有关部门报备审核,属于提升住房品质的一种政策。
天津第二批集中供地挂牌11宗地块,供应减量明显,同时,有6宗地块为首批次未成交地块重挂,其中仅1宗地块挂牌价格调整,显示出天津追求平稳的供地思路。
报告期内,三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742宗,供应土地建筑面积为4730万平方米,环比微涨2.6%,同比减少43.4%;供应起始楼面价为3031元/平方米,环比上升7.2%,同比下降0.5%,主要供地城市包括南通、菏泽、威海以及驻马店等城市。
整体来看,报告期内多个重点一二线城市集中供地挂牌,推动土地供应量上升,亦拉升整体楼面地价;另外,随着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放松,各城市推宅地意愿积极,助推宅地供应规模上升,一二三线城市单月住宅用地供应建面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27个百分点。
宅地成交量价环升,平均溢价涨1.7个百分点
成交方面,6月疫情缓和,助力一二线城市加快土拍进度,土地成交体量环比上升,一二三线城市单月土地成交建面创年内新高。
数据来源:Wind、观点指数整理
具体而言,一二三线城市成交土地数量2832宗,环比增加116宗,同比减少660宗;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7910万平方米,环比增加9.8%,同比减少28.2%;成交总价3650亿元,环比增加43.4%,同比减少45.4%;成交楼面均价2038元/平方米,环比增长30.6%,同比下降23.9%。
住宅用地方面,一二三线城市成交住宅用地674宗,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5276万平方米,环比增加46.1%,同比减少56.2%;成交总价2996亿元,环比增加49.9%,同比减少47.8%;成交楼面均价5678元/平方米,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19.2%。平均溢价率为4.13%,较上月上涨1.7个百分点。
分城市能级来看,出让地块的一线城市分别是上海和北京。上海首批集中供地于6月1日恢复出让,36宗地块全部成交,总成交额834.7亿元,平均溢价率3.31%。
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时间横跨5、6月,5月31日底价成交7宗地块,成交额218.1亿元,次日竞价地块7宗成交,3宗流拍,成交额281.5亿元,二批供地总成交额499.6亿元,平均溢价率5.35%。
从出让情况来看,在竞拍规则放松、出让机制优化、地块质量上升的背景下,一线城市集中供地表现稳健;尽管拿地主力仍为央企或国企,但国资平台托底的情况减少,龙湖、大华等民企露面,集中供地趋势向好。
二线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量升价跌,期内主力土地成交城市包括杭州、合肥、苏州、西安等,由于举行集中出让的城市较多,二线城市宅地成交建面较上月大幅上涨。其中杭州表现突出,挂牌45宗涉宅用地全部出让,成交总额557.1亿元,平均溢价率达4.02%,12宗出让地块触及中止价进入一次性报价阶段。
相比之下,其他城市土拍则显得比较冷清,例如,苏州市第二轮集中供地共成交20宗地块,成交总金额271.3亿元,平均溢价率为2.2%,溢价地块3宗,同时,竞得者全都为苏州本土企业,其中苏高新摘得5宗宅地,其余地块多数由苏州地方国企或城投平台公司竞得;西安首批集中供地分三轮进行,最终24宗成交、9宗流拍、1宗中止,总成交额245亿元。
三线城市土地成交量价齐涨,平均楼面价较上月上升近15%,报告期内主要土地成交城市包括湖州、临沂、宿迁、泉州等。
以住宅用地成交总价来看,报告期内,上海、杭州、合肥、北京以及苏州5个城市名列前茅,成交总价分别是834.7亿元、557.1亿元、292.5亿元、281.5亿元(北京仅统计6月内成交总价)以及271.3亿元。
从涉宅用地成交总价数据来看,期内大额成交地块主要位于上海与北京,一线城市之外仅杭州一宗地块入列,而上海有6宗,北京有3宗,竞得人以央企国企为主,民企则有滨江集团、惠州奥花置业联合体、香港置地等。
成交价格最高的是北京朝阳区太阳宫新区D区0210-029地块,由中建二局以66.8亿元加10%政府持有商品住宅产权份额竞得,溢价率15%,成交楼面价约88250元/平方米。
据了解,该地块初步设计方案已经出炉,规划建设10栋住宅楼,总房源412套,以小高层、高层住宅为主,面积或为163至220平方米的四居室,最早可在9月开盘。
广州黄埔重启城更,知识城接手燕塘村
6月3日,广州市2022年城市更新项目年度计划公布,列入广州市2022年城市更新项目年度计划的旧改项目共计224个,旧村庄项目118个,旧厂房102个,旧城镇4个。
其中,黄埔区计划推进92个项目,其中纳入实施计划的项目32个,纳入前期计划的项目60个。6月26日,黄埔区举行了知识城新乡村示范带暨“九佛五村七片”首开区动工,将分区分类、分步、科学平稳有序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其中包括莲塘村、蟹庄村、燕塘村、山龙一二社、重岗村等。
经历了近一年的核查与整改后,黄埔区城市更新正式重启。
近期,广州亦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城市更新(全面改造)项目推进有关管控要求(试行)的通知》,城市更新将在监管和规范中继续推进。
对于部分已开展工作但合作企业资金流动性存在风险的城更项目,广州正通过区属国企的介入解决项目问题,日前,知识城集团接手九佛街燕塘村旧村改造项目,后者目前处于前期计划阶段,签约率约93%,拆除率约91%。
深圳城市更新亦出现类似情况,日前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接手龙华大浪建泰城市更新工改工项目,该项目此前曾确定佳兆业为实施主体。
另外,绿景中国引入万科开发深圳白石洲旧改项目第三、四期,三、四期规划体量达270万平方米,占据了白石洲旧改总体量的75%,按目前周边在售项目均价以及50%可售面积估算,三、四期项目货值将在一至两千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