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小丽 编辑:乐燕红
方唯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北京已经有两套房子,两个孩子也上着海淀比较好的学校。北京限购政策出来后,方唯就让单位总部在上海的爱人,把社保公积金转到上海,想着有机会去上海再购置一套房产。
对于方唯来说,在不知道做什么投资的情况下,买套房总是不会错的。
2020年,上海学区房火爆。2020年3月11日上海“公民同招,摇号入学”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出台后,“民办摇号”的不确定性,公办小学初中的“稳定性”优势,家长们为选择公办学校对口的学区房,在2020年3月顶着前所未有的疫情压力,上海楼市“逆势翻盘”,部分低总价学区房迎来近40%的涨幅。
这让方唯夫妻俩跃跃欲试,方唯一边跟腾讯房产询问上海的详细政策,一边托人在上海找房子。
与方唯不一样的是,一群“上海土著”则正为学区房发愁,他们或搬家,或辞职,或夫妻分居。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教育孩子成才,古代孟母不惜三迁居所。“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虽然良好的客观环境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但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如今,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早教班从娃娃抓起,一个不落,为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无数家长对学区房趋之若鹜,不惜重金购买学区房,挤破头皮也要让孩子进入名校。
上海楼市尤其是一贯制学区房的热度一直延续到2021年1月“沪十条”调控政策出台。2021年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上海市高中阶段招生录取改革实施方案》,新政打破了学区房高中阶段的稳定性,中考不确定性让家长们敏感的神经再次随政策的改变跌宕起伏,当学区房失去稳定优势,学区房的热度还在吗?
两套千万元的房子换一套学区房,新政后没了安全感
2020年10月上海楼市正值快速上升期,杨治通过中介公司卖了两套房,再用这两套房上千万元的资金置换了一套一贯制的学区房。他说:“置换的初衷为了小孩上学,也为了改善一家人的居住品质。”
然而,搬进新家不久,杨治再次为孩子教育担忧。原来,杨治当初购买新房看中的就是附近一贯制的优质中学和高中,原本小孩只要能一路读下去,将来考上重点大学的可能性非常大。
让杨治没想到的是,入住新家不到一个月,上海市教委发布高中阶段招生录取改革方案,按照最新的中考政策,从2022年起,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分为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种类型。这一教育制度最大的变化是不挑生源,各类初中学校的优秀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名校高中入读。
教育政策改革叠加政府对中介行业的管制,失去学区稳定性优势的学区房,名校初中的优势随之降低,学区房售价也从虚高逐渐回落。位于上海闵行区的学区房在去年单价超10万元/平方米,现在,太平洋中介小吴说:“现在价格在8万元/平方米左右,有些业主急售的单价还不到8万元。”
杨治所在小区,通过置换购买的学区房,价钱也在回落,令杨治更为担忧的是原本一贯制确定的学区变为不确定,也就是如果孩子不努力,学校在家门口,可能也进不去,他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孩子要好好努力。
除了已购学区房的人群,上海高中阶段新政改革,影响还有一类人,那就是原本对口中学一般的学区,这些家长中有些想置换学区的,开始犹豫,因为上了好初中,不一定能上好高中,而高中直接的影响是能上什么大学,高中不确定,学区房也便失去价值支撑。
上海莘庄板块的冯先生便是其中的家长之一,当周边比他所在小区老旧许多的学区房单价在10万元以上时,他家的房子因对口普通学校,不是一梯队优质学区房,在高位时售价也只在6.5万元/平方米左右。
今年高中阶段招生改革政策发布后,冯先生表示也不打算置换了,一方面卖掉后买不到大面积的房子,降低居住品质;另一方面小孩不一定能上重点高中,得不偿失。
对于教育,冯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优质初中的学生进入好高中的概率还是要大,主要还是那里集中了一批好的教师资源,而普通学校优秀的老师往往会被好学校给挖走,留下教学一般的老师。真正要提升教育,应该从教育的根本教师资源抓起,让最会学习的学生进师范大学,只有当整个教师队伍提升,学校才没有优劣之分。
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不惜辞职搬家夫妻分居
刘琼和丈夫赵伟明是上海其中一对家长,夫妻俩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因两人工作都在杨浦区,婚后的新房自然也买在杨浦区。然而,随着两人女儿小多多的出生,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刘琼,杨浦区虽然名校林立,但夫妻俩的新房并不在优质学区地段内。
刘琼从小在上海杨浦区长大,从事平面设计的她对于教育自小便有很深的感悟,从小她读着普通的小学、中学,考上上海一般的大学,按她的话说从小她的学习就一般,读的也是一般的学校。
而刘琼的丈夫赵伟明则是上海交大毕业的高材生,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工作稳定,收入颇丰。刘琼对丈夫的崇拜,那可是从恋爱延续至今,在她眼中,丈夫很有才华,而她同时也认为赵伟明能考进上海交大很大原因是从小入读重点小学和中学,为此,女儿小多多一出生她就在考虑学区和未来的教育问题。
作为上海本地人,他们不缺房,但学区和居住品质却难以兼顾,婚房没有好学校,有两套郊区的动迁房更谈不上优质学区,唯一拥有好学区的只有赵伟明父母住的一套老旧小房子对口闵行区一梯队优质学区。为了这个学区,刘琼很早就决定孩子要在闵行区爷爷奶奶的家附近上学。
孩子慢慢长大,转眼到了入学年龄,让她颇为苦恼的是,夫妻俩工作都在杨浦区,从上海杨浦区的家到闵行区相距几十公里,来回辗转地铁要3个多小时,赵伟明工作稳定且忙碌,不太可能为了孩子教育放弃工作。
刘琼30多岁生的孩子,曾为了生孩子多处求医,备孕2年多才生下女儿小多多,孩子就是她心头宝,疼爱有加,要去爷爷奶奶的家上学很是不舍。思量再三,为了小孩上学,刘琼决定辞职,搬到闵行,跟孩子的爷爷奶奶挤50多平方米的老旧房子里。
从2020年5月辞职,整个下半年,刘琼都在家宅了好几个月,每天接送小孩上学放学,晚上辅导作业,虽然不工作却也整日忙忙碌碌。曾在职场打拼的她也有些失落,她说:“这样下去,我很快就要跟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步伐了。”
今年五一,再见到刘琼时,她很高兴地说:“我在闵行区莘庄找到了新的工作,重点是工作离家很近,方便照顾小孩。”对于女儿的教育,她说:“老房子对口的小学中学都是区重点,虽然跟公公婆婆住有些拥挤,有点不适应,但为了孩子读书也是无奈之举。”
刘琼的先生赵伟明则一个人居住在杨浦区的房子,每到周末有时刘琼带孩子回杨浦的家,有时赵伟明到闵行看望孩子,夫妻俩也因孩子教育问题过起了周末夫妻的生活。
孔子曰“有教无类”,创办学校广招学生,促进教育资源的平衡。“有教无类”,放在现今,依然适用,教育资源不应被学区房捆绑,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公平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顺应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