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退市、青客破产清算的余震犹在耳畔,分散式公寓在资本市场纷纷江湖再见,租赁平台上市还有想象空间吗?
脱胎于链家的贝壳、自如,花开两朵,如今贝壳一枝早已在美股上市、同时回港实现双重上市,而自如却仍未“自如”。不过,2023年春意萌动,自如又有了新动态。
3月8日,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租房平台自如考虑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筹资约10亿美元,正在与中信证券、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筹备上市工作。
消息显示,自如最早或于4月份向香港交易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并最快在今年上市。自如讨论尚处于初期阶段,筹资规模和时间等发行细节可能仍会发生变化。
对此,自如方面仅用四个字回应:不予置评。
早在2019年9月,自如就曾传出将于2020年赴美上市的消息,筹集5-10亿美元,但彼时,自如董事长、CEO熊林公开回应称“暂不急于启动IPO”。
当时的自如,风头正劲。从“长租公寓元年”2017年开始,自如走出大本营北京,先后开拓上海、深圳、杭州等9座城市,受15万业主委托管理超40万间房源,租金收入突破160亿元,同比增长77.78%,较2015年披露的租金收入翻了近3.5倍。
一时间,自如成了资本的宠儿。2018年初,自如完成40多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在同年3月,自如完成A+轮融,金额未知;2019年6月,自如完成B轮融资,募资5亿美元,由泛大西洋资本领投,腾讯、红杉资本、天图资本等跟投。
2020年3月3日,有消息称,软银通过愿景基金向自如投资10亿美元,其中5亿美元是直接投资,另外从其创始人手中购买了5亿美元股票。这笔投资进来之后,自如的投后估值达到66亿美元(约合462亿人民币)。
不过,随后两年多,反反复复的疫情导致流动人口减少,行业瞬间进入“极夜”。出租率下降,租金收入锐减,给房东的租金仍需要按期履约,尚未实现盈利的长租公寓企业无奈陷入现金流吃紧的窘境。
2021年4月6日,蛋壳公寓被纽约证券交易所摘牌,结束纽交所445天之旅。
2022年1月,“长租公寓第一股”青客公寓,正式宣告破产清算,市值蒸发97%。
而在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底,自如的管理房源已经超102万间,其房源数量居于租赁行业之首,是第二名蛋壳公寓总房源的2.34倍,比第三名我爱我家旗下的相寓多出74万间。
如此巨大的规模,当遭遇行业寒冬时,资金压力可想而知。随后,自如裁员、涨租的负面不断,长租公寓的老故事“说多了都是泪”。
押宝“增益租”
如今再传上市,自如还有故事可讲吗?
纵观传统分散式长租公寓,模式简单,掣肘颇多:平台通过向业主租下分散房源,再经过简单装修和维护,转租给租客,赚取租金差价和服务费用。
相较于集中式长租公寓,分散式长租公寓的溢价能力较低,加之发展初期各家“烧钱”比武,高价收房跑马圈地,再以低于市场均价的房租价格吸引租客,巨额亏损注定无法避免。
自2018年以来,陆续“爆雷”的长租公寓品牌商已逾百家,这条路显然走进了“死胡同”。
2021年开始,“觉醒”的自如决定另辟蹊径,转型推出“增益租”项目:业主向自如支付装修费用,房子出租后,业主每个月收取租金的72%,自如则收取8%,合计占租金的80%。年底剩余的20%租金,将由业主和自如平分。自如保证业主会拿到八成的保底收益,即使房源没有出租,保底收益仍会支付给业主。
第一个吃螃蟹,也意味着高风险。
“转型做增益租,自如是不是找死?”有人这样问熊林。
熊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是迄今为止做出的一次最难的决定。相当于从0开始,把过去10年的省心租模式都放弃掉了。”
从业务本身来看,“增益租”项目既能将装修成本转移给房东,免去昂贵的收房费用,还能顺便发展家装业务,对自如而言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而就在去年4月,同母兄弟贝壳找房宣布完成对圣都家装的收购。收购完成后,贝壳拥有圣都100%已发行和流通的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圣都家装始创于2002年,总部位于杭州,主营业务为整装模式的家庭装修服务,其业务主要聚集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7省(市)。
如此一来,确实自如“增益租”的逻辑能够实现自洽。但明面上少了一部分租金收入的业主会买单吗?
对房东而言,投入数万甚至数十万的装修费用,最终收益却只有82%。如果市场好,房东凭空消失18%的租赁费用,难免不甘。这项新业务可能会变成鸡肋,不仅无法帮自如实现第二增长曲线,更会加速房源的流失。
据自如公布的2022年Q1业务数据,增益租的业主委托量比2021年同期增长超过400%,其中“友家”“心舍”新增房源分别同比增长近360%、600%;豪宅线“曼舍”新增房源同比增长近56%。
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自如每年装修交付单量达7.5万,供应商超300家。自如已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大型家庭装修公司”,而智能家装则是自如家装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从业务模式来看,力推“省心租”的贝壳,与跑步进场家装业的自如,正在踏入同一条河流。
“增益租”模式推出后,市场上关于自如“任性”涨租的投诉屡上热搜。
据北京、上海等多地的自如租客反映,房租合同即将到期,自如不顾疫情封控,仍坐地起价,房租价格涨幅普遍超过10%,有的甚至高达30%。不仅如此,疫情封控期间自如无法提供保洁、维修等服务,但拒绝退还服务费用,也引起了租客们的强烈不满,纷纷组织维权。
去年6月,据媒体报道,自如还启动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达20%,范围涉及互联网营销、运营管理、品质、设计等部门。
断臂求生的自如,如今也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赴港上市的价值
2011年,熊林在左晖的支持下创立自如,开启了房屋租赁产品和服务的“长租”模式,随后于2016年6月,自如脱离链家独立运作。
据自如官网介绍,该公司发展至今已布局10座城市,服务近50万业主、500万自如客、管理房源超100万间。
长租公寓盈利模式仍未有定论,自如是否非得上市?建诚晟业联合创始人、首席分析师何田表示,2022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列入REITs,北京等地共四只上市,但REITs发行需基于回报率较高的集中式租赁住房。自如的租房绝大部分是分散式、轻资产托管模式,无法发行REITs,只能通过IPO方式以股权获得资金。
作为分散式长租公寓的领头羊,自如租房业务超过80%来自个人房源,以轻资产模式为主,上市则成为其融资的必然选择。
已从美股黯然退场的蛋壳,在招股说明书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运营分散式长租公寓的平台终极目标是形成垄断。当市场上分散的房源减少到一定程度,平台就可以掌握定价权,抬高租金价格,获得高额租金差,从而形成利润。
业内人士认为,“只有达到规模效应后,边际成本降低,加上管理得当,才能开始赚钱。而当你成为行业老大、控制市场之后,就可以借着垄断,不断抬高房租,就如滴滴一样。这是对于未来‘最可爱’的想象力。”
这也意味着,自如要实现这一“最可爱”的想象力,冲刺规模、启动IPO正是当务之急。
此外,何田认为,香港资本市场对企业更加友好。2022年5月,在美股上市的自如关联企业贝壳在香港实现双重上市,响应境外上市企业回港热潮。贝壳发行价为30港元,由于2022年内房地产销售低迷,2022年10月曾创下24.75港元的历史低点,但之后价格稳步上升,最新价格已逼近5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超过60%。恒生指数去年四季度以来也有较好表现。
港股在招手,自如能否等来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