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3日,住建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通知中的第二大点“因城施策突出整治重点”的第四小点,对物业服务整治方面的工作做了规定。
整治的重点包括:“未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内容和标准提供服务;未按规定公示物业服务收费项目标准、业主共有部分的经营与收益情况、维修资金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超出合同约定或公示收费项目标准收取费用;擅自利用业主共有部分开展经营活动,侵占、挪用业主共有部分经营收益;物业服务合同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后,无正当理由拒不退出物业服务项目。”
这是自2020年以来,国家为引导、支持物业管理行业良性发展而出台的重要的规范性政策内容之一,将有利于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让业主享受更多规范而优质的物业服务。
2万亿的市场规模 物业行业颇受资本追捧
国内第一家物业公司(深圳物业)于1991年成立,此后,物管行业开始飞速发展。据中指报告显示,2020年,百强物企管理项目数量均值244个,同比增长15.09%,市场份额上升至49.71%,较上年增加6.10个百分点。
(图源:中指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物管行业的市场规模5至10年内有望扩容至2万亿元。根据克而瑞物管研究,预计2030年我国物管行业管理规模或接近500亿平方米。按照500强物业服务企业平均物业费3.09元每平米每月,并考虑一定的物业费价格增长,2030年基础物业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
随着物管行业的市场价值逐渐被资本市场认可,物业行业在2020年开始迎来一波一波的上市热潮。今年以来,物企上市热度依然不减。
据中指研究院报告,截止2021年6月底,共有46家物业上市公司,其中香港主板42家,A股4家。46家上市物业公司的总市值突破万亿元,其中市值最高的是碧桂园服务,高达2250.34亿元,融创服务、金科服务、世茂服务等市盈率均在60倍以上。
资本助力下,物业企业之间出现频繁的并购行为,扩大规模的诉求强烈。
截至2021年5月底,港股主板40家物业服务企业共融资近千亿元。其中用于收并购及战略投资的资金占比为60%~70%。据克尔瑞物管研究,截至2021年6月30日,共披露68起收并购动作,其中单就已披露金额的收并购事件进行统计,上半年收并购金额已达180亿,超过2020年全年累计金额。
除了扩大规模外,各个物企发力增值服务,不断拓宽业务边界,开展新的增值服务,试图创造更多元化价值,实现多元化的收入格局,并用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资本战事”支撑其市场价值。
(图源:蓝光嘉宝官方网站)
物业服务品质为王时代到来
无论打着智慧物业、高科技物业、绿色物业的旗号,又或是增加创新性增值服务的物企,其“行稳致远”的核心竞争力仍要回归于“品质”。
物业公司属于服务性企业,主要接受业主的委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对特定区域内的物业实行专业化管理并获得相应报酬。本质上讲,物业公司就好像是一个个区域守卫和服务人员,承担着区域内的安全居住和便捷生活的工作。
中指研究院指出,物业服务作为最贴近民生的准公共服务事业,在国家大力倡导改善民生的大背景下,持续受到重视,物业管理被纳入基层治理体系,需要用标准化服务、专业能力服务美好生活,解民生之忧、造民生之福。
如在今年七月份的河南暴雨,物业服务企业在抗疫救灾中,除了服务者的角色,物业公司还承担救助人、协助管理者以及现场救援者等角色。河南暴雨中的碧桂园服务、建业物业和康桥悦生活等工作人员,站在前线切实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
然而,部分物企在加速扩张规模之时,却忽略了服务品质及标准,这已经成为物管行业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据品质家园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处以“物业”为关键词搜索发现,针对物业投诉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物业费收取不规范,私涨物业费、物业不作为、物业退出没接盘公司入场、广告招商等内容。
(图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品质家园也曾就物业服务方面的投诉问题做过报道,如秦皇岛海碧台地上停车位由免费变更为收费事宜,购买时承诺车位免费使用,此后物业公司却“变卦”,宣布业主投票结果为“赞成票数过半”,但是当业主要求公布投票明细时,物业却以保护隐私为由拒绝。
品质家园还曾报道河南郑州香雅园因更换物业纠纷,香雅园是由建业和富力共同开发的项目,更换物业一事由建业提出,向业主承诺未来香雅园的物业服务公司是建业物业。但实际交付时,物业并未更换,入场的仍旧是富力物业。一方面富力物业在当地“口碑较差”,另一方面建业承诺在先,因此香雅园业主要求更换物业。
以上两个物业维权事件,与物业公司一味扩大规模,忽略实际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关系。此次八部门对于物业服务相关的规定,正是着力于规范物企的服务